就业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09 03:26:35

就业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在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能力却严重不足,表现为:就业心态不端正,专业技能不扎实,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大学生就业社团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它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示范、引导、带动、服务等重要作用,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就业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大学已成为普及教育,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大学生,希望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强。高校的实践活动以文体类、知识类为主,即便是与就业能力相关的活动也多针对高年级开展。大学生就业类社团,是指以就业实践活动为目标,以服务学生、提高自己为宗旨,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按照一定组织程序组建的社团。大学生就业社团的目标是在服务毕业生,提高自己的同时加强低年级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低年级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搭建毕业生信息交流桥梁,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就业社团积极搜集招聘信息并给毕业生,传达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社团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组织就业知识培训,包括就业政策宣讲、简历制作培训、职业规划知识讲座等。就业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毕业生认清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实现理性就业、高质量就业。

2.为社团成员提供实践平台,提升社团成员就业能力

就业社团是大学生实现就业能力、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社团成员在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北京农学院就业社团为例:社团由三年级学生担任社长、副社长,二年级学生担任部长、副部长,一年级学生为社员。社团组织梯队建设,社团成员分工各不相同。三年级学生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策划宣讲会、招聘会和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更多地接触用人单位也就能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更多地参与组织工作、也锻炼了策划能力;二年级部长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学校完成就业技能相关培训,从而让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提升;一年级社员主要工作职责是联系大四毕业生,了解大四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现状,对照毕业生及时进行自我完善。这些工作的开展为社团成员提供了实践平台,对社团成员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组织策划等综合能力都是一种锻炼。活动开展过程中与不同企业的接触也为社团成员了解职场环境、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提供了实践平台。经过在就业社团的锻炼,社团成员毕业时更容易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3.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正向引导,提升低年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社团是就业意识前移、就业氛围营造的主要缔造者。以北京农学院就业社团为例,社团通过一个社员对数个毕业生的定点联系来实现信息搜集、信息、档案整理。这种联系增强了低年级学生和毕业生的交流,有利于就业经验传承和人脉积累。社团成员又分布在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班级,就会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提高就业认识,在学生中间引起职业规划讨论,营造出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提高低年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就业社团在发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作用中的不足

大学生就业社团是基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事实,各高校探索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有益尝试,其成效已经初见端倪。目前,大学生就业社团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 就业社团重服务功能,社员锻炼少,社团吸引力低

虽然就业社团在一定程度上能让社团成员得到锻炼,提升能力,但很多高校将社团定位为就业指导教师的帮手,注重社团的服务功能,忽视社团成员个体成长。就业社团工作主要开展校园招聘、招聘信息、毕业生派遣咨询、毕业生鉴定、档案咨询、校友论坛、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就业事务。很多就业社团没有把具体事务与职业规划、职业能力素养教育、创业创新意识教育等有机结合,社团成员每天都在做重复的就业服务工作。这种情况下,就业社团很难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兴趣团队。

2. 就业社团整体稳定性不足,持续性差

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太多会导致社团成员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社团就会失去核心凝聚力。目前,各高校就业社团都或多或少存在成员流失、梯队建设不合理、社团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由于社团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活动,致使拥有最庞大学生基础的组织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显著提高其成员就业能力的作用。

3. 教师指导不足,社团成员就业能力提升遇瓶颈

就业社团不同于普通的学生兴趣社团,就业社团需要教师把握方向,提供培训。然而,很多高校的就业社团指导教师多是兼职,更替也较为频繁,未能有延续性的教师指导。就业社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时仅限于沟通合作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对成员较少有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导致其成员就业能力提升遇到瓶颈,就业社团的管理与发展不能有效延续。

就业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需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就业社团形式多样、风格不一、各有特长。笔者认为,要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就业社团在提升就业能力中的作用需把握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大学生就业社团必须由教师直接指导

就业社团虽为社团,但不同于一般的学生社团,提高全校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竞争力是它的重要任务。就业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政治性的特点,就业方向引导与就业政策解读密切相关。社团要明确定位,找准方向,提高思想水平,这些都离不开社团指导教师的指导。但是,指导不是限制,如果社团仅仅完成就业部门交办的就业琐事,诸如学生信息统计、就业信息通知等,必然导致学生既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也不能在就业能力培养方面获益。因此,教师在把握方向指导过程中也要发挥社团自主性,适当放权,使其有空间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2.做好就业社团成员的规划指导

就业社团指导教师要做好社团成员的职业规划,为他们做个人性格、兴趣、能力等测试,并予以客观分析指导。虽然现在各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高校还将其列为必修课,但以灌输为主的传统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互动教学也因课堂规模过大而开展得不够透彻。然而,社团成员人数较少,就业社团指导教师就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规划指导。有条件的话可以对其进行规划课程的培训,使他们成为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的规划助理,在规划自己的基础上帮助其他同学规划。同时,要为社团成员创造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如企业参观、实习实践等,实践使从未接触过社会的大学生对工作和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个人职业目标更为清晰,更好地在学生中发挥引领作用。

3.做好大学生就业社团的制度管理

学生对就业社团的参与积极性高,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但社团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规范、学习制度不健全,社团活动表面化以及整体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大学生就业社团对内协助学院整理毕业生信息,对外代表学校与企业进行沟通,必须有严格的社团制度做保障,能做到毕业生信息保密、用人单位信息保密、招聘信息公开和及时有效等。

4.做好就业社团的资源传承

社团内部的梯队建设是资源传承的载体,就业社团的发展和作用发挥离不开资源传承。上届社团做好校友资源库和企业资源库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传承给下一届,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校友资源库和企业资源库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反哺在校大学生。通过校友访谈和企业调查毕业生工作情况可以了解和掌握现有学生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总之,大学毕业生就业社团是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良好载体,其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已经凸显,如何准确把握和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社团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

上一篇: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构建和探索 下一篇: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及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