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9 02:26:13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进行入院治疗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人。观察组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 具体方案为碘化油10ml+表阿霉素50mg+羟基喜树碱10mg+5-氟尿嘧啶1g+造影剂;对照组应用肝动脉栓塞疗法(TAE)进行治疗, 具体应用的药物有表阿霉素50mg+羟基喜树碱10mg+卡铂80mg。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FP含量变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累计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FP含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累计生存率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动脉栓塞疗法;临床疗效

原发性肝癌(PHC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多在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产生, 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健康。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每年我国新发肝癌人数占全球新发人数一半以上, 引发肝癌的病因复杂多样, 多种病因相互协作, 提高了肝癌的发病率[1]。原发性肝癌按病理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 在我国, 该病的主要类型是肝细胞肝癌, 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2, 3]。目前, 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 但由于其发现比较晚, 恶性程度极高, 且具有易复发、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 手术切除的机会很少, 术后复发率也相对较高, 效果欠佳[4]。介入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安全性,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AFP含量测定、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都具有肝区疼痛、黄疸等临床症状, 经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AFP阳性, 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观察组男22例, 女12例;年龄为32~78岁, 平均(52.3±6.1)岁;结节型15例, 巨块型10例, 弥漫型肝癌9例;CT显示患者肝硬化分级, 1级8例, 2级13例, 3级9例, 4级4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4例;年龄为34~76岁, 平均(54.6±4.7)岁;结节型13例, 巨块型11例, 弥漫型肝癌10例;CT显示患者肝硬化分级, 1级7例, 2级14例, 3级10例, 4级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介入治疗, 局部浸润麻醉, 采用Seldinger技术通过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进入腹腔干进行造影, 明确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血供、范围等情况。应用选择性插管技术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注入化疗药物或者是栓塞剂, 具体为碘化油10 ml+表阿霉素50 mg+羟基喜树碱10 mg+5-氟尿嘧啶1 g+造影剂;对照组应用肝动脉栓塞疗法(TAE)进行介入治疗, 药物有表阿霉素50 mg+羟基喜树碱10 mg+卡铂80 mg。治疗间隔周期一般为1 个月。2年内最多行6次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FP含量变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累计生存率等情况。所有患者术后每三个月随访评价一次, 一年后每十二个月随访一次, 平均随访两年。

1. 3 疗效[4]标准分析 完全缓解(CR):治疗后, 临床症状几乎完全缓解, 一般表现食欲增加、肝区疼痛消失, 体重增加, 黄疸消失, 复查CT显示肿瘤体积缩小明显>50%, AFP下降明显, 几乎到正常水平。

部分缓解(PR):临床症状缓解较明显, 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体积>50%, AFP下降, 但未到正常水平。

无效(NC):临床症状不缓解, 复查CT显示肿瘤的体积不缩小, AFP含量无变化。

进展(PD):临床症状加重, 复查CT显示肿瘤的体积增大, AFP含量增加, 有的患者出现肝外转移。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 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 V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 采用统计χ2检验比较。P

2 结果

2. 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FP含量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FP含量均降低, 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经χ2 检验, 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BI指数比较((n=34, x-±s)

组别 n AFP含量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对照组 34

34 1268.52±118.85 265.83±123.12

1254.1±112.20 249.21±108.30

2. 2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R、PR、NC、PD分别为10、20、4、0和6、15、10、3例患者, 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61.76%, 两组相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良反应与两年累计存活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两年存活率分别为11.76%、44.12%和32.35%、17.65%, 经χ2 检验,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其死亡率位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第3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辅助检查, 包括血清监测甲胎蛋白(AFP)的含量, B超、CT、加强CT、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以及既往病史。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一直是一大难题, 因为肝癌的治疗首选手术, 但是术后的复发率及转移率极高, 放射治疗又对患者的损伤极大, 预后效果不佳[3]。有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可能会成为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首选非手术治疗, 主要是通过导管的植入将有效药物注入给肝脏供血的血管[5], 可以直接有效地作用于肿瘤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 延缓病情发展,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以及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近几年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不断进步, 有学者发现, 肝动脉栓塞疗法[6](TAE)已取代放射治疗, 是常见的肝癌介入治疗, 成为不能切除肝癌的首选方法。但TAE有加重肝硬化, 损害肝功能的弊端, 目前亦很少单独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是目前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一种非手术方法, 其中又以碘油合并化疗, 为最常用模式, 是TAI和TAE的联合应用。采用Seldinger技术, 于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的同时, 注入栓塞剂, 栓塞血管[7]。它可以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的同时, 阻断肝动脉血流, 对化疗药物的冲刷作用, 提高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 更有效、更安全、效果更好,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50.

[2] 张芳, 于长路, 陈东, 等.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MRI和DSA随访对比分析.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0, 16(12):20-22.

[3] 彭磷基,陆大祥.肝癌治疗学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3(29):628-630.

[4] 林贵,王建华,顾正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影响因素.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5):311- 315.

[5] 黄可.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9(5): 113-114.

[6] 齐京鹏, 廖和和.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与介入加放疗的疗效比较.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3):528-530.

[7] 姜存莲,王广举,李凤武.中晚期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灌注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疗效观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8):1160-1161.

上一篇: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治疗50例腺性膀胱炎... 下一篇: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有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