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研究

时间:2022-07-09 12:46:12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放开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务、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此次利率放开后,对金融机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定价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基本情况

本文共选取工商银行、张掖农商行等6地市家金融机构。其中国有商业银行2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家。截至2016年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付息率平均值为1.86%,平均上浮0.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收息率的平均值为7.5%,平均上浮3个百分点,存贷款利差平均值为5.64%。

二、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呈四个变化

(一)国有商业银行对Shibor和LPR应用率逐渐提升

调查显示,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地市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中对Shibor和LPR的应用实现零的突破,并逐渐提高应用效率。截止2016年1月末,样本地市2家金融机构关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贷款基础利率(LPR)运用,实现利率自主定价。

(二)近5成银行业机构实现部分自主定价

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1月,样本地市6家受调查的金融机构中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部分存贷款自主定价,占比为50%。如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及张掖农商行在其总行或者省联社设定区间内自主确定利率价格,在浮动区间内可根据信用户等级确定利率定价。

(三)近8成金融机构上浮活期存款利率

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1月末,样本地市6家受调查的金融机构中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执行基准利率上浮活期存款利率,平均上浮0.105个百分点。如工商银行张掖分行及农业银行张掖分行挂牌利率为0.35%,但对其信用良好的资金大户,其存款超过100万元时活期存款利率调整为0.40%。

(四)金融机构存款定价呈现差异化

一是增加了存款成本。利率市场化使银行间对存款的竞争更多地反映在吸收存款的价格上。高吸揽储虽然能短时间增加存款,但是从长期受益来看,不见得会带来营业利润的增加。二是出现“存款搬家”现象。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相当于存款保险机制“由暗转明”,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存款流出像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并不断向大中型金融机构转移,目前甘州区无序的存款竞争已说明了这一点。三是风险管理难度加大。长期以来银行在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前提下,存款利率相对稳定,存款客户也相对固定。而利率市场化后,浮动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会导致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客户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这对流动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金融机构利率定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定价模式单一

当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模式一般采用基准利率+上浮幅度的发方法。没有科学、合理的区分,更没有明确、细分的定价机制和标准,不论是存款定价还是贷款定价,采用一刀切或者认为调整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理混乱,进而滋生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二)浮动利率被简单固定化

现行的贷款定价模式虽然采取了浮动利率,而实际上浮动利率已经被简单固定化,未能真正体现市场化特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一般根据每年初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盈利计划和财务计划确定存贷款利率定价浮动区间,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般浮动为基准利率的1.7倍执行,

(三)贷款定价缺乏技术、人才支撑

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目前的客观条件对定价机制建设存在一定程度制约。各机构普遍没有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而贷款定价是一项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业务,既要因专岗人员开展利率定价相关研究工作,更要有雄厚的数理分析、政策研习等业务知识支撑,显而易见,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这方面人才储备基本上为零。

(四)贷款定价缺乏翔实信息

虽然近几年在主要的乡镇设立了民间利率监测点,了解社会资金利率情况,但由于贷款利率定价要求收集贷款户大量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主要针对农户生产生活、小企业日常周转等,由于小微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基本上没有标准的、完备的会计披露,导致农信社发放贷款是较为盲目,加之贷款农户较多,机构人员较少,要得到完整可靠的信息存在很大的困难,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定价过程中以卖方市场为主,极少考虑买方承受能力。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意识、完善管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务必将利率定价作为信贷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在利益驱使下,不能只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只有科学合理的定价,财政保证信贷资金合理、科学、稳健的使用,避免更多的潜在风险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

(二)基础着手、深入浅出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市场改革迫在眉睫,在供给侧改革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着力于基础建设,尤其是人才库的建立和储备,只有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才能与现行的不断更新的金融市场相匹配,通过深入学习和钻研,逐步建立以人才为基础的定价团队,进而以一种合理的,完善的方式推广营运,并将此类创新结果向现有人员进行培训,让其认识只有科学、合理的定价才能保证安全的资金运行。

(三)建立科学定价机制

根据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只有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并将定价机制运用于日常资金流转过程中,才能更好的突出去短板、去杠杆的改革意图。

上一篇: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业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