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语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时间:2022-07-09 12:28:05

全面创新语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因而历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虽然,目前初中的语文教学依然是以分析解读作家作品为主的教学活动,但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生的语文情感、认知能力。本文借此对如何全面创新语文教育,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出可行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育;人文素养;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变得越来越灵活多样,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但是也存在一部分语文教师喜欢用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虽然在短时间内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长此下去,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对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发展没有益处,反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人文素养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生的语文情感、认知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用语文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用个性化教学思路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方法,将教材上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展,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以来,这种方法被抛弃,一些高效的教学方法应时而生。我认为,要想使这些新的方法取得预期效果,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这样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实现创新语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有亮点,让学生为之一振,这要求语文教师需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自己的言论需要理性客观,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去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进行课堂教学的在创作。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他们保持好自己的独立思想与独立人格。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发言,自由说话,讲真实的事情,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的言论,使其向良性发展。总而言之,就是让课堂时时刻刻保持着自由、轻松的气氛,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活力,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自由翱翔。

二、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极其重要,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平时讲课文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但是,“读”只是基础,目前初中语文的选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很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者是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都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此外,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因而,也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说明文的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通过这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精华部分,抓住文章的骨干。另外,很有必要对学生实施二次阅读,让学生在二次阅读中细读、品读,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喜欢让学生齐读,虽然朗朗的读书声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教师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下去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南郭先生”。因而,我认为,教师需要对此应时而用,将精力放在自主阅读上。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不一样,自主阅读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对文章的美,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展开。

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难免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我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所设计的问题既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这是针对每一位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设计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逊色的学生,要求他们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与课文知识的基本掌握;对于学习成绩中上游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知识进一步吸收与归纳,加深理解;对于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的思维向深处发展,布置一些难度较大、题目比较新颖,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练习。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的人文素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让学生自主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帮助。初中生大多处于13-17岁年龄,此时,他们已经与有一定基础的语文水平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特别的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各种办法将学生引入学习中去。我通常采用让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让他们之间优势互补,互相学习。我从实际出发,将问题设计成探究性的题目,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学习,自行探究解决问题,我则在一旁作为引导者,及时对他们进行辅导、点拨、启发,让他们的思维有横向、纵向发展,帮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认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创新语文教学观念集中具体地体现了一定的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影响到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这需要教师的耐心细致和高度责任感,并且要与时俱进,在创新中不断创新,为学生将来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如何创设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下一篇:如何有效进行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