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铂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乳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09 12:22:10

顺铂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乳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胸腔注射白介素-2(IL-2)和顺铂+IL-2分别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方法 50例乳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置入胸腹腔引流管(16F),充分引流出胸水后随机分成两组:IL-2组:50万IU/次,每周2次,连用2周;顺铂+IL-2组:顺铂40 mg/m2+IL-2 50万IU,2次/周,连用2周。 结果 顺铂+IL-2组有效率92.6%,明显高于IL-2组的43.5%(P

[关键词] 顺铂;白介素-2;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

[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54-02

胸膜是乳腺癌较常见的转移部位(10%~18%)[1],目前的全身放化疗对乳腺癌导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差。胸膜腔灌注化疗药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自2007年1月~2011年7月采取充分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腔灌注顺铂、IL-2治疗乳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50例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女性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乳腺癌,初次发生胸腔积液,并经组织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排除其他部位肿瘤导致的胸腔积液。未合并局部复发及其他部位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本情况见表1。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胸腔积液患者采取B超胸腔定位,胸腹腔引流管(16F)在定位点处行胸腔穿刺,回抽证实有胸水,送入软头导丝,退出穿刺针后,沿导丝送入导管,确认已进入胸腔后,将导管外接引流袋,局部固定引流管。注射药物前充分抽去或引流胸腔积液。顺铂+IL-2组患者胸腔内依次注入2%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20 mL生理盐水溶解的顺铂40 mg/m2、生理盐水20 mL溶解的IL-2 50万IU;IL-2组不用顺铂,其他同顺铂+IL-2组。灌药后封闭引流管。嘱患者变换,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48 h后重新接引流袋持续引流。腔注射每周2,连续2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作相应处理;每周复查胸腔B超,了解胸水变化。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1.3 疗效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疗效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CR):胸水消失,症状缓解至少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胸水减少50%以上,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无效(NC):胸水无减少或增多。以CR+PR计算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间的疗效比较见表2。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明显的肝肾损伤和骨髓抑制。两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胃肠道不适、胸痛(表3)。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7%~11%的乳腺癌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胸腔积液[3]。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乳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时已达肿瘤晚期,尤其是Karnofsky评分小于60者,已经无法接受全身放化疗,但恶性胸腔积液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若不予处理,30 d死亡率高达29%~50%。局部治疗因药物剂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且有胸膜闭锁功能,较多文献报道效果理想,副作用较小,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4]。目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局部注射药物较常用的是硬化剂,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癌药物等, 首先药物是生物制剂类和细胞毒类,但报道疗效各异。本文患者采用IL-2、顺铂胸腔注射符合当前治疗原则。重组人白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应答,使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增殖,并升高其余杀伤细胞活性,进而清除体内肿瘤细胞,适用于肾细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用于癌性胸腹水的控制。顺铂为广谱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物, 在肺癌的化疗方案中应用最为广泛,但其与IL-2联合用于乳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腔局部治疗的国内报道较少。本组病例采用两种胸腔注射治疗方案:IL-2单药和IL-2联合顺铂。结果显示:顺铂+IL-2组有效率达93%;IL-2组有效率44%,顺铂+IL-2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IL-2单药治疗组(P

总之,顺铂联合IL-2胸腔注射治疗乳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疗效明显,副作用小,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参考文献]

[1] 沈镇宇,邵志敏. 乳腺肿瘤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8.

[2] 周吉昌. 实用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

[3] 王立伟,焦顺昌. 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新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4):236-239

[4] 雷茂禄. 胸腔疾病的局部药物治疗[J]. 实用内科杂志,1993,13:436-437.

[5] 郑亮.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顺铂胸腔灌注在癌性胸水治疗中的应用[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1):75-76.

(收稿日期:2012-11-01)

上一篇:急性重症低钾血症的快速补钾方案临床应用分析 下一篇:低文化水平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水平及护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