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初探

时间:2022-07-08 09:52:38

新课标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初探

[摘要]课堂是师生思维交流、心灵沟通、思考质疑的场所。《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产生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重视演化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再发现”的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发展的乐趣。把学生放在突出位置,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待,教师只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亲历体验 自主探究 更新理念 提高技能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思维交流、心灵沟通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思考和质疑问难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语言及教学辅助设施设备探索知识和真理的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场所。如何营造一个宽松、浓郁、愉快、人性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什么方式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呢?《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为我们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指明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产生的过程”。我认为这“一名句话”应该这样理解:“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知识的特点,在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知识的获得,要让学生经历数学演化的过程,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教学,了解他们真实的知识储备,抓好每一个细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演化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过程,体会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再发现”的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发展的乐趣。把学生放在突出位置,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待,教师只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数学教学的理念要进行更新,数学课堂教学的角色也要进一步转变

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明确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应该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亲历数学产生演化的过程放在重要位置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到自己动手,到感性认识,再通过合作交流、练习及反思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内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技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现实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教师应不断进行进修学习,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

韩俞的《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尚书·学记》中也有这样的话语:“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也就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只有掌握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懂得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原因,然后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创建、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因素,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只有不断进修学习和交流,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组织教学、传授知识、指导学习与评价的课堂教学技能,才能自我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试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利与弊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思维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