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SOLO评价法在高考历史探究型试题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8 05:56:53

浅析SOLO评价法在高考历史探究型试题中的运用

摘 要: SOLO分层评价法是目前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理论,在高考历史探究型试题中对学生的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需要不断完善和推广,运用好SOLO评价法对学生的评价较之客观公正,避免了对学生的不合理评价,利于国家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选拔人才。

关键词: SOLO评价法 高考历史 探究型试题 运用

SOLO分层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海内外做过大量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SOLO即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

SOLO分层评价法是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根据SOLO分层评价法,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

在过去好多年里,我们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力的分类上,影响最大的就是考试中心颁布的十项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如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不失为研究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只有利于确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却无法确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层次,因此在评价上难以拉开学生的差距。从历年的高考试题评价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这一点,报告只点明了本套试题涉及了哪些能力项目,却无法指明这些能力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SOLO分层评价法力求解决的就是能力的层次问题,其能力层次的划分基本上适用于高考历史探究型试题。下面以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Ⅱ卷)第41题为例,说明SOLO分层法是如何体现学生的能力层次的。

高考试题如下: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在评分过程中本题采用分层评价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是前结构层次: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如: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时间不同。原因,目录A是1972年版,目录B是2011年版。

第二层是单点结构层次:从一个角度或用一个材料论述。如:不同之处,目录A以17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始,目录B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始。原因,目录A是出自“”期间的1972年版,目录B出自改革开放时期的2011年版。

第三层是多点结构层次:能从多个角度回答但论述不充分。如:不同之处,目录A以17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录B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原因:①从时间上看,目录A是1972年版的,目录B是2011年版的;②从国内形式上看,目录A是改革开放前的“”时期,而目录B是改革开放时期;③从国际形势看,目录A是两级格局下多级化开始呈现,而目录B是新世纪多极化进一步形成。

第四层是关联结构层次: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如:不同之处,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始,目录B以16世纪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始。原因:①从时间上看,目录A是1972年版的,较之主观片面一些,目录B是2011年版的,比较客观全面;②从国内形势上看,目录A是改革开放前的时期,重在历史的研究和对国民的教育,而目录B是改革开放时期,重在体现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③从国际形式看,目录A是两级格局下多级化开始呈现,是战后各国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但冷战伴随,所以史学界编写教材主要侧重政治和军事的角度,而目录B是新世纪多极化进一步形成时期,是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编写的,历史教材体现了这一时代思维的广泛性。

第五层是抽象拓展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进行充分论证。如:

不同之处,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始,目录B以16世纪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始。原因,目录A教材编写的那个年代是国际国内各种矛盾比较复杂的时期,历史教材的编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教材对历史的研究和国民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目录A有力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的改编则侧重于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与别国的交流逐渐增大,视野更加开阔,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世界近代史的开始阶段,目录B反映了这个年代国家对历史发展的进一步认知。

从2014年的这道高考试题的分析中我们看出了SOLO分层评价法是一种巧妙、灵活、实用的方法,得到了大量师生的肯定,就目前来看可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一旦推广开来可能会模式化,学生摸透了命题者的套路后就会机械作答,最终使这种高级思维能力的考查以流于形式而告终。二是第四和第五层次的界线不是很明确,在评分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只要合理运用,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可以避免。

为了避免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运用SOLO分层评价法时,要注意六大要点,我们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加深记忆:用足材料是前提,步步为营提信息,求同存异归纳位,组织答案浅入深,历史要素多角度,唯物史观要谨遵。

最后,SOLO分层评价法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能力评价理论,它能否成功地实现在中国高考领域的普及,还有待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我认为有三项工作是要着重进行的,一是建立起一个用SOLO分层法命题的试题库;二是扩大实验规模,收集更多的数据,以求进一步检验该方法能否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评分方法,作为一种评价高级思维能力的方法,不可能不带有主观性,问题是怎样才能科学地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精确与模糊的关系,例如,由两名以上的教师评分,最后取平均值,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上一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视阈下对高职院校卷面考试的... 下一篇:成才视阈下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