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调是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时间:2022-07-08 04:14:03

经济回调是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摘要:自2012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度的回调,这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是有直接关系的。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经济增速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出现回调的现象也是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对我国经济回调的分析来看,出现这样的回调现象主要由于是受到三重因素的叠加作用。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大幅度回调的现象,讨论影响经济回调的三重影响因素。

关键词:经济回调 经济增速 转方式 调结构

经济的增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球整体的发展环境,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的内在趋势都对经济的增速具有较大的影响。我国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了大幅度的回调,在2012年的第一季度,我国的GDP增速就比2011年的同期有明显的下降,到第二季已经下降到7.6%,并且呈现出继续回调的发展趋势。从我国经济回调的各种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导致经济回调是由于三重主要因素的作用叠加产生的结果。这三重因素主要包括:连续5年的GDP的过度增长、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过度反应以及持续高速增长后的增长缓速。本文对此三重主要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一、我国连续五年的GDP高速增长,使经济回调成为经济再平衡的需要

在2003年至2007年连续五年的时间中,我国GDP呈现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高达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背后,是对各种资源及环境的大量透支和劳动所得报酬的过度减少。为了使经济发展回归一个平衡的状态,经济回调是必要的手段。对于经济形势的讨论,我国经济学者和专家们意见不一,总的看来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连续的几年当中呈现超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必然会引起增速的过度,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要采用适当的收紧策略。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增长的过热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因此也不用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之下,我国的经济持续呈两位数的增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发严重,继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经济的过度增长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引发了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重新思考。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明确的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加以指出,中国对经济增长速度进行适当的降速控制成为了必然,这是我国进行经济调整策略的首要问题。

二、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的过度反应使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2008年,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之以前的金融危机要严重很多,在国际上造成的大范围的严重影响,给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截止至今,仍然有一部分发达国家没有完全摆脱这次金融危机的困扰。虽然这次的金融危机较之1929年的经济危机要严重许多,但是这次危机只是对全球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收缩性影响。在2009年,全球经济照往年同期收缩了0.7%,但是在随后的几年,经济很快恢复,依然回归到正增长的发展态势。在2010年到2012年,全球经济一直呈现良好的正增长。经济回归增长以后,在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反应和政策措施加以总结发现,我国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反应紧张过度,采用的策略也有点偏激。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我国在2009年实施了投资刺激计划,投资金额高达四万亿元,同时又有大约十万亿元的贷款。使我国在全球的大多数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呈现负增长的大环境下,经济呈现了高速增长,到2010年经济增长突破了10%。这种不健康的经济增长势头,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表现出来,进行经济增速的调控、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势在必行。这样看来,如果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期间,适度的进行投资刺激计划,合理控制贷款规模,使经济增长处于一个平稳上升的增长速度,那么我国经济在接下来几年里,通货膨胀率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在经济策略的实施上也会有更大的余地。

三、人均GDP到达一定程度后,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近30年来呈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到2011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过了5000美元,在世界处于中上的水平,这在全球都是一个惊人的成绩。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对于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战略要审时度势,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更新,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良好可持续发展。2003年,我国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性良好发展的正确战略举措。但是要实现经济科学合理的向前发展,使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真正贯彻和螺栓,就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适当调整经济增长的速度,将经济增速的步伐放缓,使其处于一个平稳增长的健康态势。党的十七大的召开,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调整,提倡经济增长从以投资、出口拉动为重点转变为以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为重点发展方向。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带动其它产业的协同转变。以科技进步为重点,实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这种经济策略的提出和实施,使我国的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的发展逐渐实现平衡稳定的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增速的回调是保证经济平衡性、协调性的客观要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进行经济回调的过程中,要注意回调的适度,逐步的将增长的脚步放缓,避免过猛的调整,为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政府可针对经济回调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采取适当的刺激措施,以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针对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的一系列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存款利率的下调,市场准入原则的放宽、进行大型项目的建设等等,这些对于提高投资,扩大内需以及维护就业形势的稳定都起到了较好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伟.我国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2012(8)

[2]王一鸣.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2)

上一篇:中国跨国企业在国外东道国的伦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EVA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误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