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支点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

时间:2022-07-08 03:14:01

以问题为支点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它形象地说明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呢?

一、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在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兴趣以及求知欲才不会遭到扼杀。相反,倘若课堂氛围十分紧张,学生即使有疑问也不大可能提出来,因为他会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太过幼稚而受到指责,或者被同学嘲笑,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惰性,不敢提问,不善思考,或者产生“不用动脑筋,反正老师最后也要讲解”的依赖心理。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而增强提出问题能力呢?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起于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人的本能,每个学生都可以也有权利提问,也只有通过提出问题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其次,老师要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想和怀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问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信任和支持,一旦这类学生提出问题就称赞其勇气,并帮其分析、解决问题;对那些好问却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教师要多一点容忍和理解,少一些责备和不耐烦;对于能够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其进一步探究和摸索,进行大胆创新。

二、依托各种教学途径和手段引导和学生“会问”“善问”

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问题刺激和实践锻炼。科学家李政道曾说过:“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因此,要想教会学生如何提问,问到点子上,关键就在于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进而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1.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质疑、提问。在学习新知识时,当学生试图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却发现行不通时,这时他们就会产生一个认知冲突,即有了问题。例如学生已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但在运算中出现了括号的情况下,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计算,为什么得出的结果却是错误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主动提出:那又该用什么方法解答呢?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利用实践探究活动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任意选用三根小棒尝试着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三角形的确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为什么有些三根小棒的组合却不能摆出一个三角形昵?究竟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研究,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教师向学生提供“问”的示范,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教师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过程,尝试和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提问的表率,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并为学生的提问做出示范。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就可以提问“什么样的形状能作为交通工具的轮子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图形之间的形状和特性差异。

三、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善问”

所谓问题,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困惑的情境。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教学中的一个必要且重要的环节,有助于课堂任务的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身心。所以,探究问题设置的艺术性,进行艺术性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 可以运用好奇心理, 培养质疑的主动性。在新课导入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 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迫使学生想问个“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应设疑导入:“小明今年1 2 岁,可他只过了3 个生日,同学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 这时候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为什么小明12 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 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这是以疑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后教师诱导:“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咱们共同学完今天的课后就明白了。”这样设疑可以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思维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增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智力、能力、制止力有限,好奇心比较重,对任何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排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引导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问题,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勇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为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下一篇:上海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