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2-07-08 02:46:18

浅析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误区

【摘 要】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隘的理解探究实验教学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实验教学的模式,对探究实验教学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存在许多误区。

【关键词】物理;探究;实验;误区

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隘的理解探究实验教学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实验教学的模式,对探究实验教学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追求探究形式,忽视讨论交流主题内容,走入单纯追求气氛的误区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讨论交流是有效的途径。一些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相互交流便可迎刃而解。在这里,合理引导,确定合适的讨论主题直接影响讨论交流的效果。实践中一些教师教学中的讨论,仅仅是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这样的讨论看起来舌战群儒,探究起来空洞无物,毫无价值。这不但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而会滋长一部分学生轻浮、狂躁、傲慢的情绪。

表现形式: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轨道上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老师通过预设情境提问,学生按照预设的情景回答,接下来设计统一的方案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怎样分析,而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教师强行介入,使学生统一、整齐、标准化行动,学生毫无自主性探究,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追求探究的形式,做好了表面文章,而抛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自主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要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与参与。

二、重视探究结果,轻探究过程,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亲历了一些探究实验课后提出疑问: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引导了,学生猜想了,也进行探究了,但最终没有得出与课本上相同的结论。总觉得这种教学效果不明显,认为探究的课堂是花架子,标新立异,于是对探究过程轻描淡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究的结果上。重视了知识的掌握,轻视了探究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主要的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初中生面临问题时会先挖掘出隐含在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可能性,再用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的方式给予验证,最后确定事实。他们常用怀疑的态度认真检验每一个假设。所以,在实验中容易脱离实验过程,而通过假设进行逻辑推理,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问题,使探究实验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学习和思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课堂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新课堂渴望独特性、个性化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克服障碍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到培养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就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

三、忽视教师主导作用,走入片面追求自主探究,开放性取代了教师的指导性

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不是一手包办的课堂,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自由的天空下任意飞翔,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呢?有些老师认为一旦探究方案定下来,便任为自己的主导任务就完成了,在推进过程中不进行相应的指导,使整个探究无序发展,最终达不到教学目标。

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要以教师的精心指导为前提,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在课堂中学生要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尽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制定好探究方案,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交流,但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甚至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心指导,整个课堂将成为一盘散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将得不到解决。因此,我们提倡自主探究不是不需要老师,而是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地融会贯通。

四、忽视教学内容和全员参与,走入一味强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误区

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在这里正确把握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是关键所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小组合作搞成营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搞成公开教学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和讲课进程的工具,致使学生不会进行合作学习,是纸上谈兵的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为了使小组合作真正体现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小组每个成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乐于合作,人人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有疑难共同解决,共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这样的合作学习,全员积极地参与互动,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夏俊生主编.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A].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8月

上一篇:基于Android的远程控制系统 下一篇:流媒体技术在校园网点播系统环境改造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