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时间:2022-07-08 02:02:28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摘 要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4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分别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脉管壁、管腔内情况并记录病变部位的大小、形态及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的情况。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是一种无创伤、无痛、方便、迅速、准确、可重复的检查方法,针对结果加以鉴别,可明确诊断,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7月来自我院的64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住院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52岁,其中男56例,女8例。

仪器与方法:应用GE公司LOG IQ5PRO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对来诊患者立即进行检查,检查下肢动脉疾病一般不需特殊准备,患者可采取平卧位、俯卧位及坐位,对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管结构,管径、管壁、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及彩色血流充盈、缺损情况和血流的性质、方向,有无异常通道及瘘管,加以鉴别明确诊断,出具检查报告。

结 果

64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检出:①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3例(67.2%),发病年龄45~75岁,均有管腔内弱回声或强回声斑块形成,其中动脉闭塞33例,双下肢动脉同时存在闭塞26例,髂外动脉闭塞10例,股动脉闭塞23例,股浅动脉闭塞6例,动脉闭塞4例。声像图主要表现:动脉管壁三层结构消失,内膜不光滑,不规则增厚,附壁可见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粥样斑块,斑块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呈弱回声或等回声者为软斑,强回声者为硬斑,管腔有广泛性不同程度的狭窄,病变处彩色血流出现充盈缺损,血流束变细,色彩明亮的改变,当血栓形成引起动脉完全阻塞时,出现彩色血流信号与阻塞部位突然中断。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19例,占29.7%,发病年龄30~42岁,其中多数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同时受累,少数只有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远端受累。声像图表现:下肢近端动脉结构正常,血管内壁光滑,连续性好,管腔内无异常回声,常表现为小腿主干动脉血管内膜呈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多呈节段性改变,即正常部分与病变部界限分明,病变的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失去正常动脉的搏动性,在动脉不完全闭塞时,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彩色血流变细,粗细不等,色彩明暗不均,呈节段性明、暗变化,或彩色血流不呈束,出现点条状微弱的彩色血流显示,并有伴行静脉病变,完全性闭塞则在闭塞部位及其远端无血流信号。闭塞或狭窄动脉近端可见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其他血管的代偿性改变。脉冲多普勒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出现明显舒张期正向血流,呈单相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及加速度均明显减慢,类似静脉血流频谱,频窗消失或频带增宽。③急性下肢动脉栓塞2例,占3%,发病年龄65岁左右,声像图表现均为动脉内膜光滑,股动脉分叉处可见不规则实质性中强回声光团,彩色多普勒显像为彩色血流中断。

讨 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常发生在动脉分叉部位,髂动脉最多见,其次是股动脉,栓塞动脉腔部分或完全阻塞。本组两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既往有风心病,心房纤颤病史加之起病急骤,疼痛较剧烈,患肢累及部位皮肤苍白、厥冷,栓塞远端皮肤出现腊样苍白,结合超声检测出动脉栓子可以明确诊断。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和纤维化管腔狭窄,继发血栓形成引起的慢性闭塞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我国周围动脉慢性阻塞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病变呈节段性,节段之间有未闭塞、内膜正常的部分存在,病变节段与正常部分界限分明,在血管闭塞的同时,有代偿性的侧支循环逐渐形成[1]。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两种疾病超声显像有相同之处,但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不难鉴别。后者多为青壮年,绝大多数病例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或有受冻及处于潮湿环境史,或下肢反复发作的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个别病例在一次偶尔轻微的外伤后开始发病,以膝以下中小动脉及伴行静脉受累,动脉以内膜增厚为主要表现[2],可呈节段性狭窄或闭塞,伴行静脉内可有血栓,即使病损已广泛蔓延,仍以远侧动脉的阻塞性改变为主,正常血管和受累血管界限比较分明,据此结合病史加以鉴别可作出明确诊断。鉴别之处,见表1。

近年来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国内外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远端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病人,检测远端动脉有无合适的流出道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较动脉造影检查更为敏感,对急性动脉栓塞仅凭超声检查即可及时进行取栓术[3]。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急、慢性动脉血栓还可以观察血栓的演变及疗效评价,可根据受累血管部位,获取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该病的病程进行监护,根据狭窄部位及程度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利的依据,是一种检查直观、无创、无痛、方便、快捷、准确、可重复检查的诊断技术,较血管造影技术更容易接受,因而成为下肢动脉血管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陆恩祥,任卫东,主编.血管超声诊断图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2 马文清,等.超声诊断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9):663.

3 李治安,勇强,主编.血管疾病超声诊断图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

上一篇:髂窝脓肿术后坏疽性脓皮病1例 下一篇:药物流产前后B超监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