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及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9-10 09:55:00

彩色多普勒及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97例颈椎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对椎动脉从形态、结构、血流显像及动力学方面观测分析,确诊5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单侧椎动脉内径< 2.7 mm的患者(28例),测定其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与健侧对比分析。 结果 B-flow能同时清晰显示血流、血管壁结构及周围软组织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超声表现为椎动脉普遍狭窄,内径1.48、RI>0.75,椎骨段RI>0.71、PI>1.23,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在狭窄的基础上,流速降低,中段PSV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血流动力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05-03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ial insufficiency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超声检查椎动脉病变快速准确[1-2]。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及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对椎动脉的形态、结构、血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探讨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经骨科临床、X线、CT或MRI检查初步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97例,其中,男63例,女34例,年龄31~79岁。病程1~23年。选择无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临床上无头昏、头痛、视物模糊等发作史,因其他疾病前来检查,已排除颈椎病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3岁。97例颈椎病患者中超声诊断了5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内径

1.2 仪器及方法

使用GE-Vivid 7型彩超仪,具有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常规应用二维图像、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探测颈动脉、椎动脉,然后应用B-flow技术探测椎动脉,记录相关参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其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正常对照组椎动脉内径及血流测值见表1。其中2例椎动脉内径2.8 mm(21和22岁),临床和X线证实无颈椎病。对照组椎动脉内膜及中层厚度3 mm。PSV>50 cm/s、EDV>15 cm/s、Vm>26 cm/s、各血流参数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动脉近段和中段各血流参数比较,除EDV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近段显著高于中段。

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椎动脉内径1.23,RI>0.71,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在狭窄的基础上,流速降低,中段PSV

狭窄侧与健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比较见表2。狭窄侧近段、中段椎动脉分别与对照同段比较,中段各参数均有显著意义: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内径和三项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近段除PSV无意义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I、RI高于对照组,内径、Vm、EDV低于对照组。健侧与对照组近段、中段分别比较,除近段PI稍有意义外,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是狭窄侧和健侧中段的内径和血流参数均低于近段。椎动脉型颈椎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均有意义,内径和三项流速低于对照组,PI、RI高于对照组。应用B-flow技术检测椎动脉能同时显示血流、管壁及及周围关系,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更具优势。

3 讨论

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多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重要原因。 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分出后,先上行走至第六颈椎经横突孔进入颅内。椎动脉一般分为3段:椎前段、横突段及寰椎段。椎动脉的任何一段病变引起缺血时,均可引起相类似症状[5]。由于颈椎的肥大性增生,骨赘突入椎动脉管,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增生肥大的颈椎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的反射性收缩,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B-flow技术是利用数字编码超声技术对血流、血管及及周围软组织进行实时观察,并以灰阶方式显示的一种新型影像技术[6],增强了血细胞的反射信号,抑制组织噪音,直接形成血管内血细胞的信息。其帧频和分辨率分别达到彩色模式的3倍和4倍,并且直接地显示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无血流外溢;此外,B-flow不依赖扫描角度、无需调节如取样包大小、壁滤波、彩色阈值等复杂的血流控制指标,当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时,也能很好地显示管腔内血流。所显示的图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应用B-Flow技术能更有效地评价椎动脉病变,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更快捷准确的诊断意义[7]。

张佩文等[8]报道104例CSA患者的超声表现,认为管径及PSV 可以作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灵敏指标。本文应用B-flow检测CSA表现为病变段管腔变细,多为单侧狭窄,很少表现双侧椎动脉狭窄。单侧狭窄严重者,对侧椎动脉可代偿性增宽。临床上诊断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多数表现为“普遍性”狭窄,内径均

[参考文献]

[1] Sakima H,Wakugawa Y,Ias K,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degree of left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 and the left vertebral artery waveform by pulse Doppler ultrasonography[J]. Cerebrovasc Dis,2011,31(1):64-67.

[2] Kim ES,Thompson M,Nacion KM,et al. Radiologic importance of a high-resistive vertebral artery Doppler waveform on carotid duplex ultrasonography[J]. Ultrasound Med,2010,29(8):1161-1164.

[3] 唐杰,温朝阳. 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5.

[4] 周永昌,郭万学. 超声医学[M]. 4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01.

[5] 任卫东,唐力. 血管血管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0.

[6] 张佩文. 数字编码超声技术在组织成像中的应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J]. 医疗装备,2002,9(1):36.

[7] 林玉娟,吴静, 赵凯英,等. 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对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6(1):191-192.

[8] 张佩文,吴家干,崔玉萍,等. 380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超声多谱勒血流图表现[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6):451.

[9] 刘淑萍,李文秀,孙斌,等. 彩超检查椎动脉在适龄入伍男性人群中的应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1):49.

[10] Chaturvedi S,Lukovits TG,Chen W,et al. Ischenia in the territory of a hypoplastic vertebrobasilar system[J]. Neurology,1999,52(5):980-983.

(收稿日期:2012-07-16 本文编辑:陈 俊)

上一篇:旧爱翻新,别有一番韵味 下一篇:爱是一张床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