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艺术的文学性

时间:2022-07-08 12:37:22

浅析电影艺术的文学性

[摘要]文学剧本是电影艺术的“母体”,电影的创作应该注重其特有的文学性。然而近年来电影制作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厚,与此同时电影的文学艺术性也大打折扣。本文认为应该从电影的含蓄性、语言以及思想主体等方面加强电影的文学性。

[关键词]电影艺术;文学性;加强

[作者简介]李鸣,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电影和文学作为两门各自独立的文学艺术样式,有着彼此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和思维规律。电影作品是以导演为中心的摄制组集体创作,是作用于大众感官的视听艺术;而小说则属于个体创作,是作用于单一读者的想象艺术。后者通过文学描绘,可以反映既丰富又复杂、深度广度兼具的社会生活内涵,在突破时空限制、刻画人物细腻心理等方面也十分灵活、自由;前者则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影像魅力见长,有些蒙太奇段落所蕴涵的意象性多义性和信息量,又是任何文学语言难以表述、无法媲美的。

但是,电影和文学同为叙事艺术,天然地存在着某种难以割舍的关系。古往今来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渴望最完美地发挥电影特长的艺术家提供了多姿多彩、游刃有余的“半成品”,使导演们得以从中汲取素材、灵感和文化底蕴。而相当一批融人了导演对社会、对人生独特体验和天才创造力的优秀影片,也使得文学原著及作家陡然扩大了影响。

尽管电影的发展离不开文学性,尽管电影与文学的结合曾经碰撞出不朽的经典,但如今我们面对的却是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正越来越缺乏文学性。如果把电影与文学比作两条相交的波浪线,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虽然它们有着各自的发展路径,但二者又呈现出很有规律地交叉状,交结点就在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性的复杂上。而现今我国电影界的发展状况正显示,自电影与文学结合以来,这两条波浪线间的波峰距离已然达到了历史之最,隐然有了分道扬镳的迹象。时下的电影艺术创作由于商业化的过度炒作,已经完全定位在票房记录和追求感观刺激,和70至90年代的电影相比,时下的电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文学性的。

加强电影艺术的文学性,丰富电影的文学意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到电影创作的各个层面。这一工程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便是观众,因为电影只有被观众接受其艺术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彰显,而观众爱看什么样的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回应的问题。针对近些年一些被人们热议的电影缺乏文学性的现状,电影创作中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电影的文学性。

第一,注重电影的含蓄美。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在情感抒发和动作表现时都具有比较间接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这种含蓄蕴藉的艺术表现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作为视觉、听觉艺术的电影与之比较当然有很大的不同。画面空间的直接性,视觉色彩的生动性,叙事方式的直觉性,人在运动时空中的活动性,都显示了电影艺术表达生活的直接和外在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并不妨碍电影艺术适当借取文学艺术的特点,将生活和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一些。这不但能够将文学韵味融入电影艺术之中,增加电影的艺术魅力,而且也能增加观众的思想参与和艺术回味,从审美接受上促动观众的审美积极性。

第二,注重电影的语言美。艺术是表现生活的,而这种表现并不是简单的原生态生活的照搬,而是生活的诗意化呈示。电影艺术也是如此,电影是生活在屏幕上的直接再现,它要求人物语言具备完全的生活化特点,这一点是电影语言的基础。但是作为艺术,它所表现的生活,也应该是有所提炼、有所修饰和美化的生活。在这方面,适当借鉴文学语言的优点和长处,使人物语言更具个性化、更具美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说,对电影语言的适度提炼和加工,增强其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拓展电影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应该说,对此电影界已经有所自觉,并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可可西里》、《暖》、《孔雀》和《暖春》等作品就表现出对语言艺术的较好把握,它们的成功,与其精致优美的语言艺术不无关系。至于前两年出现的电影《卧虎藏龙》,也明确表现出有意识的追求语言美的倾向,《天下无贼》在语言的诙谐幽默等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我们不能说它们是完全成功的,但是,它们有这个追求,就是意识到了电影语言美的重要性,其方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然而这样的电影毕竟只是少数,缺乏语言美感的电影仍比比皆是。电影语言缺少美感主要表现为人物语言逻辑混乱,严重违背语言规范;粗俗粗暴语言、调侃用语使用频率过高;当下时尚用语任意运用,不考虑特定语境。这种缺乏基本文学性的电影是难以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的,遭到观众拒绝和远离是其必然的结果。

第三,注重电影的思想美。电影的文学性对一部电影体现的主题和思想是至关重要的。电影是以直接的艺术形象表现生活的,形象的真切和美是它的突出特点。但是,如果电影仅仅只具有这一特点,而忽略了对于思想和精神的表现的话,那显然要严重损害电影的发展。在电影艺术的发展中,加强电影艺术和文学的联姻,适当吸取比较侧重思想内涵表现的文学艺术的特点,丰富电影艺术的思想内涵,使思想美真正进入电影艺术中,绝非多余之举。

上一篇:中国古典戏曲精神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延续 下一篇:《墨攻》非“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