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儿童习作的“源头活水”

时间:2022-07-08 11:55:25

生活,儿童习作的“源头活水”

习作就是用儿童的话来写儿童的事,而生活则是儿童习作的源泉。儿童每天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体验和感受,与此相应,也有个性化的收获。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们用手中笔写身边事、心中事呢?

一、 观察生活,撷取儿童习作的“波光水花”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教给他们观察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心”。

1. 有序观察讲方法。所谓有序,就是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比如,观察静态景物时,可按空间顺序,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转移视线进行观察;观察运动的事物时,可注意时间变化,弄清先后顺序;观察人或物时,可按从整体到部分、从轮廓到特点等顺序进行观察。《我喜爱的小动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命题作文,训练的目标是“了解动物的特点,学习怎样抓住特点;具体有序地描写动物的外形,真实有趣地描述动物的习性。”习作指导课上,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和兔子有关的视频,学生很感兴趣;接着,我请一个学生到办公室,将我事先带来的一只兔子拎进教室,学生更加兴奋。趁热打铁,我引导他们按“先整体再局部”的顺序观察小白兔的外形,而在局部观察时,则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学生观察得很仔细,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红宝石似的眼睛和一个绒球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三年级・朱从睿

2. 抓住细节需用心。学生观察事物往往不够用心,会忽略细节。因此,我引导学生仔细看,认真听,积极想,调动身体的多种感官来感知事物的相关特点,从而使观察所获得的形象感知更加鲜明。在指导四年级学生描写春天的校园景色时,我带领他们一起走进学校的小花园,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尽情欣赏五彩缤纷的春色,尤其是花的姿态、香气、色彩、动感――

还没有来到学校花园,阵阵花香就扑鼻而来。渐渐地,离花园越来越近,香味就越来越浓。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里。瞧,杏花、梅花、迎春花,竞相开放。看,微风吹过,片片花瓣就像带点粉的雪花,飞落下来装点着大地。小伙伴们,快来听,那粉嘟嘟的桃花在偷偷地瞧着我们笑呢!这一朵,那一朵,像纷飞的蝴蝶,微风一来,她们就跳起欢快的舞蹈。再听,地上的野花也在为她们伴奏呢!(四年级・徐臻旖)

叶圣陶先生在《拿起笔来之前》里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通过这样的观察指导,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丰满,进一步掌握了观察方法。

3. 找准特点表真情。学生在操场上快活地“跳山羊”,我借机引导他们观察同伴“跳山羊”时的动作、神态,注意不同的人跳的动作有什么差异,再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环节,写一个片段。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抓住动作来描写――

刘利在起跑线上站定后,便开始助跑,由慢到快,到了“山羊”前,手轻轻一撑,脚用力一蹬,身体便轻巧地弹了起来。眨眼间,他已经稳稳地落地了。刘凯呢,慢吞吞地走到起跑线上,开始助跑、踏跳。手费力地一撑“山羊”,身体总算弹了起来,可心里一害怕,手一软,一屁股坐在了“山羊”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四年级・封明杰)

儿童的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天都有新鲜事。我们要设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留意河边、路旁景物的变化特征,关注小区、公园的设施添置,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空等。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特点,一旦养成随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懂得如何抓住特点,习作就能撷取生活的 “波光水花”,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 体验生活,造就儿童习作的“静水流深”

1. 课内体验乐趣多。一次,我在课堂上跟学生做“木头人”的游戏:让“逗笑人”想方设法把“木头人”逗笑。游戏过程中,“逗笑人”用上挠痒痒、讲笑话、摆造型等各种方法去引逗“木头人”,每位学生都享受着游戏的乐趣。最后交流时,我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逗笑”环节,因此,我特意请几个学生说说他们的“逗笑”绝招。后来,有的学生在日记中这样描述――

王希雅做“逗笑人”,先逗我这个“木头人”。一上场她就对我做起了鬼脸,可惜,这招对我无济于事,我是视而不见,呆若木鸡。接着,她又对我斗鸡眼、傻笑……结果我还是无动于衷。她便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挠痒痒。天哪,天不怕地不怕的我,生来最怕的就是挠痒痒。我忍,我忍,忍了好长时间,最终忍无可忍,“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五年级・洪梓煜)

课内体验,就是在习作指导之前,通过实验、活动、比赛、游戏等多种富于童趣的形式,激活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当学生形成真切体验时,再指导学生写作。

2. 课外体验内容广。课外体验,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累习作素材。我们可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和传统时令活动,以丰富其情感体验,如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工厂、考察水资源、立夏斗蛋、端午包粽子、图书跳蚤市场、科普文化节活动、采访名人……春暖花开的时节,陪同学生一起春游、野炊;美丽的夏夜,安排学生看萤火虫、赏明月;秋收时节,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乡村,走进果园,体验丰收的喜悦;雪花飞舞的冬天,和学生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学生能从这些乐趣无穷的活动中,积累生动鲜活的习作材料。教师需指导学生抓住体验深刻的最佳契机,来尽情表达。

教师要把丰富的假日生活、多彩的家庭生活、愉快的参观游览等引入习作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其懂得真实的生活世界是习作内容不竭的源泉,习作要着力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

三、 感悟生活,推进儿童习作的“踏波逐浪”

我们在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还要指导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因为“悟”能生智慧,“悟”能促成长,使习作更添魅力。

1. 细微之情动人心。每个人都有思想活动,或是旧思旧情的重温与延续,或是新情新思的萌生与发展,它们有时间长短之别,有程度重轻之分。我们往往容易捕捉到那些特别明显的,却往往忽略那些细微的,因为细微的思想和情感变化稍纵即逝。可是,那些细微之处,若能及时记载,往往更具打动内心的力量。

毕业班汇报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感慨万千:想到即将与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心中满是不舍与留恋;想到即将迎来崭新的中学生活,心中又满是期盼与激动。在随后的课堂上,我与同学们进行一番深情交流,接着给每位同学发一张信纸,请他们记录下现在的所思所想,于是我读到了这样一首小诗《红领巾,再见》――

刚刚踏入校园/一切那么迷人/戴上红领巾/光彩照人/神采飞扬/如今/我们将把她慢慢摘下/红领巾/已到说再见的时候了/哪一天/当我重新戴上/我们将重返过去时光/兴许是短暂的分离/有谁会愿意/但/迎来的是新的路程/轻轻摘下/ 她将成为留恋/回忆/让我们以最甜美的笑容/告诉红领巾/我们长大了(六年级・侍沁心)

2. 无字之书要探寻。学生要读好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尤其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阅历与情感,还能借鉴名家对生活的感受,升华自己的认识,并通过揣摩文章的思路,习得其中的表达方法。另一本是无字之书,是由大自然和社会组成的一本无比丰富的生活大书,如天边的彩虹、搬家的蚂蚁、变黄的树叶、产卵的鱼、向阳的葵花、道路的变迁、公园的扩建、对水污染的治理……这一切,都是值得观察和细细感悟的。

罗丹曾说过:“其实孩子的眼睛有时比成人更加敏锐,更加独特,他们的视野所包容的东西是丰富多彩的。”是的,我们要善于引导儿童积累生活并从中迸发灵感,使之溅出奇异美妙的思想浪花,习作才会做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总之,“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叶圣陶语)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和开拓学生对生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发现习作资源广泛藏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千变万化的生活中,存在于学生的眼睛、耳朵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教者一定要设法让生活成为儿童习作的“源头活水”,使学生乐于定格一个又一个瞬间,记下,留驻!日积月累,其感悟生活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习作能力也必将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盐城市第二小学)

上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 下一篇:不一样的体验现代圣达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