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08 11:50:01

教师在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中的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大一的学生,刚刚结束高中三年的紧张学习生活,认为在大学并不是以学习为主,有明确学习目标、上课认真听讲、自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这样逐渐会养成坏习惯,学习拖拉,敷衍了事,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甚至逃课[1]。大学期间仍主要是以学习为主,那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学校,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中小学的学习期间,学生就接触到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与复习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等等[2],以上的这些习惯都是良好的习惯,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经常强调的。但是很多好的习惯在学生中并未形成,因此,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由于接触的知识层面的不同及自身已形成的一些习惯,教师要继续强调、督促良好习惯的形成,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许多学生对待学习拖拖拉拉,敷衍了事,甚至基本不学习,虚度光阴,待到大四毕业时,才觉得什么也没有学到;当然,也有少数具有自控能力学生,毕业时回顾四年的学习生活,感到充实快乐。由此,可以看出自我控制能力很重要,具有自控能力的人做事成功的机率较高。教师可从学习意识及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1提高学习的意识

虽然已成为大学生,但是许多学生的思想很单纯也很茫然,不知道继续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大学期间是提高修养、适应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要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学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身边的一些事情,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但是学习仍然是重点,没有“一技之长”就无法实现自身的独立。

2增强学习的计划性

其实每人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及日常生活需要的时间外,用于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若安排不好时间,可能根本就没有时间学习。要要求每个学生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时间表。适合的学习计划,任务量不要过高或过低,任务少达不到规划时间的目的。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很浮躁,想快速就能完成,目标定得过高,若完不成,就会产生失落感,产生压力,失去信心。要把适于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在适宜的时间段,因为有些学生早上学习效率高,有些学生晚上学习效率高。且每天必须按照时间表的时间进行,长期下来,自然会形成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3增强学习的耐性

有些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常坐不住,学十分钟,玩二十分钟,再学十分钟,玩二十分钟,这种学习习惯很不好,很容易将思维打断。教师可以推荐采用逐渐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如:第一次学习半小时休息一次,第二次学习1小时休息一次,第三次学习一个半小时再休息,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力。

4提高学习效率

只是保证学习时间不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效果,还要提高注意力,增加时间的紧迫感,一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加快思维的运转,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知识的获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能够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经常这样形成习惯后,就会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

5阶段性总结

总结分几个方面,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学习收获、自控力是否增强,在哪些方面获得进步、哪些方面仍需改进、如何改进。可采用一周小总结、一月大总结的方式,在学习等方面,与老师同学交流。

以上主要是围绕增强学生自我管理上的一些促进方面,当然还有很多不同的学习方法,可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积累,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终身收益。

二教师的“师表”作用

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接触教师也是最多的,不同的老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同,不同学生喜好的老师也不同。对于欣赏的老师有的学生还模仿老师说话的方式及有些姿态,老师说话、做事以及学习的方式都可能成为今后学生的习惯。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有些很调皮、顽劣,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听家长的话,但是老师的话却记得很认真,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很尊敬老师的。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思维想法都可能影响学生,教师应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尽早进入大学生活的学习状态。

教师自身应努力做到:进入课堂应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充满自信且和蔼可亲,传递给学生积极、阳光的感觉,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教师对所讲述的知识应融会贯通,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应该多看哪方面的书更有利于理解专业知识内容,把自己看书、学习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讲述时语言流畅、言简意赅、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描述形象丰富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也应当看更多书,有更多的知识量。还可介绍一些典型或身边的成功事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平时上课或课间也可以穿插讲一些典型的成功的事例,剖析如何走向成功,激发学生学习,长期反复循环,逐渐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中,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主动学习自然成为习惯。

三营造热爱学习的良好校园氛围

学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学校、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现一般的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促成在学习上比着学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提问能够体现出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总结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增强自信心。当然,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课,多了解其他的课外知识、国家时事新闻、先进的人物或事迹等,能够扩宽知识面,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四增强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有人认为先对事物产生兴趣,之后喜欢学习;也有人认为先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便产生兴趣,我们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很多科学家都是先对一些事物很敏感,充满好奇心,然后刻苦钻研,因为有兴趣一直坚持研究,虽遇到一些难题或投入很长时间,但是乐在其中,而且在这期间越来越想要研究得更深入,就是有一定的基础之后,仍然想更进一步努力,具有很强的动力。具有兴趣能使人乐此不疲地一直想做同一件事。兴趣可以激起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既形象深刻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逐渐锻炼自学的学习能力,要有由问题到答案再到问题的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这样能够积累很多的知识,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

五养成读书的习惯

多看书,看好书,书籍能够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宽思维,陶冶情操。由于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诱惑,很多学生的心境很浮躁,读书能让人心情平静;学生的年龄都不大,缺少阅历,读书能让人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通过读书能够知道很多的道理,知道前进的方向,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六善于思考,拓宽思维

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结合新旧知识、学科之间及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增强认识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不同,表达相同事物的角度就会不同,教师应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接受课堂知识的同时将创新的理念也纳入自身的思维中,逐渐形成用创新的思维看问题的习惯[3]。常常学生会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拓展思维的空间,使思维更有逻辑性,但是有些参考的资料看后会使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这样有时就会阻碍原有思维模式的发挥,所以我们的思维上要有创新,但是任何创新也都要有基础,所以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主要围绕现代大学生学习状态阐释一些看法及大学教师在其中的促进作用。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的,希望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学习,学会掌控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与恒心,共同努力一起完成。

参考文献

[1]隋永华.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中心环节[J].实践与探索,2010(6).

[2]王粟.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阿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 58-59.

[3]张跃进,邹丹.浅议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实施[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 195-197.

上一篇:Impac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n Word Unde...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