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运动损伤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8 10:50:59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运动损伤的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目的:分析在运动损伤患者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6例运动损伤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西医组与结合组,西医组患者单纯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结合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接受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弱于西医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

关键词 运动损伤 中西医结合 疼痛 疗效

人们在大运动量的训练及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肌肉力量有时会出现不足或难以负荷重压,进而导致各类型的运动损伤[1]。运动损伤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等存在严重影响,若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处理,症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损伤,患者的活动、生活质量等都会受到不利影响[2]。我院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将中西医方法相结合,现将研究结果作以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运动损伤患者中择取66例开展实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淤血等,将上述患者随机均分作西医组与结合组,每组33例。西医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16―41岁,病程1―8d;结合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7―45岁,病程2―11d,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对比未见差异(P>0.05)。

(二)方法

西医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医生选择PRICE方法,让患者立即休息并接受快速冰敷处理与加压包扎等,同时抬高患者的损伤肢体等。

结合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接受中医治疗,医生选择患者的阿是穴进行针灸,用手指按压患者阿是穴1min左右之后施针,得气后留针1min,患者每日接受1次针灸治疗。此外患者接受中药熏洗治疗,药物选择为:牛膝、红花各9g,大黄、白芷各15g,黄柏30g,根据患者的受损情况可加入三棱与三七等,让患者每日接受1次中药熏蒸。

(三)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对象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利用VAS评分量表进行统计,患者得分为0分表示不存在痛感,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则代表严重疼痛。患者分数越高,表示痛感越强烈。

(四)统计学方法

此实验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接受SPSS21.0软件包进行计算,利用( ±s)代表计量资料,并选择t值予以核算。若两组对象的数据对比后P

二、结果

三、讨论

运动损伤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N损伤类型,主要是发生于体育竞赛、运动、体育教学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相对较多,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等存在严重影响[3]。因此,为运动损伤患者选择科学、及时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

对于运动损伤患者的治疗而言,西医一般会选择常规的冰敷、加压包扎等方式,这虽然可以适当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但是无法快速消除患者的不适反应。在中医治疗中,运动损伤被归于“筋伤”范畴,其发生原因多与风寒侵袭相关。我院在运动损伤患者的中医治疗中选择针灸与中药熏蒸相结合的方式,患者接受治疗之后,血液循环可以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受损伤部位的营养状况可以得到明显提高。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受损部位的中枢神经会得到较好刺激,患者各项生理指标会出现明显好转,机体平衡情况会更好,自身免疫状况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将中医针灸与中药熏蒸相结合,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直达患者身体受损部位,这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存在积极影响。与此同时,中医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机体不会造成严重损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患者接受治疗后也不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

在此次实验中,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后可以明显看出,患者接受治疗之前的疼痛情况并无任何差异。但是,结合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弱于西医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极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四、结语

对于出现运动损伤的患者临床治疗而言,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等存在积极影响,两种治疗方法联用值得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 彭举华,吴东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腰肌劳损20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2):589-590.

[2] 祝延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运动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1):118-119.

[3] 秦淑娟,邹军.中医药治疗运动损伤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03):380-383.

上一篇:上海体育学院学科生选修羽毛球课的价值取向分... 下一篇: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症患者综合护理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