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培训,福建在前进

时间:2022-07-08 10:14:49

就业培训,福建在前进

古语有云:“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一技傍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有技术才能更稳定就业。”十报告把“劳动者素质提高”列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一,列为“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点之一,是不无道理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最根本的还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在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不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和就业保障水平。”“科技日新月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产业工人,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必须不断提高。”这是一位从农村来到城市,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师、班组长的工人的心得。技能的力量,彰显在工人岗位成长的过程中。十报告里提出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劳动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杨志明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目前的工人大多是普工,要让他们成长为技工,现实的选择是技能培训。在福建这个生产企业众多的省份中,要下决心走出一条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同步发展的新路,就必须不能让工人像以前一样只靠力气吃饭,更要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福建省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福建省政府认定的福建省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一直在摸索中前行。从2011年开始,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就开始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加强福建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面向大中型企业劳动者的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帮助劳动者实现更稳定的就业。2011年,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处“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由福建省财政全额支付费用,专款专用,“送培训进企业”争取做到“就业一人培训一人”。2011年实施后,这个项目受到了企业和广大工人的热烈欢迎,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培训结果是企业百分百满意,参训员工基本满意。参训企业认为技能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技能,也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还加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这些都对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减少工作失误、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保障产品或服务质量提供了保障。而技能培训对职工来说,自身素质的提高、技术的掌握是上岗和实现收入倍增的本钱,这个项目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职工个人发展的需求,使员工有一种与企业一起成长的感觉,加固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于是,福建省人社厅培训处决定将这个项目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来经营。

2012年,“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在2011年建立的基础框架上,吸取经验和教训,改进与完善,扩大规模与影响,行政为民的大方向不变,细节上不断优化。在各部门的配合下,2012年有近4万名工人参加了“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有34所达标技校承担培训任务,承训学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共培训了124个不同工种;共有227个企业受益,与前一年不同的是许多外资企业、台资企业也积极参与了培训;福建省财政按参训人员指标拨款,培训一个工人拨款2400元,共花费资金7549万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其职工参加到技能培训中来,只因“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都在技能培训中受益”。

2012年,“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在吸取了2011年的经验教训,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1.采取校企互认,对接合作。让承训学校和企业间互相配合,根据需求调整安排培训课程与时间,让双方在不断磨合中提高配合的紧密度。

2.切实做好管理工作。采取专业软件签到系统,严格管理好课程报备与学员签到工作,伴以管理人员按照软件签到随机抽查授课情况的办法,杜绝虚假培训的情况发生。

3.根据企业以及职工需求,2012年培训的紧缺工种相较2011年更加多样化。

4.各地工作人员服务基层,切实深入基层调研,通过与参训学员座谈会、随机交流等方式了解工人实际需求以及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

5.对承训机构严格把关,选择具有技能培训资质、具有相关软硬件水平的达标院校。对于一些违反培训制度的学校给予警告,对于严重违反培训制度的学校实施“断头台”制度,永久将其排除在“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外。

当然在2012年的工作中,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

福州的工作人员反映:一些学员认为实训教学不够到位,课程制定有所欠缺,并且认为学校师资力量投入不够。

厦门的工作人员反映:发现一些企业担心课时太多耽误生产,而参训职工又认为课程太短学习不够全面。

龙岩的工作人员反映:有些校企合作不规范,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明的工作人员反映:参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足,一些参训教师的资质不够,导致培训质量下降。

泉州的工作人员反映: 一些企业对课程安排不是太满意,希望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课程然后由相关部门审批。

漳州的工作人员提出:希望将培训人员数量与培训教师的比例按标准配备,让企业也提供一部分培训教师,更好的提高培训质量。还希望做好企业和职工的轮换,杜绝重复培训相同岗位,从而杜绝资金上的浪费。 并且认为应该在承训学校的布局上做更加周全的考虑,方便企业与劳动者就近培训。

莆田的工作人员提出:希望增加公益岗位的培训。

宁德的工作人员认为:企业表示培训确实提高了职工的素质,使员工更好管理,但希望实训更加增强操作性。

南平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校企双方合作互动更加紧密,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

另外基层工作还发现了许多共同问题,比如基层工作人手不足;有些承训学校管理前紧后松,软件使用不到位,导致考勤不完整,给培训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等等。

十报告把“劳动者素质提高”列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一,列为“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点之一。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是让企业和员工双方收益的双赢活动,对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注重职业培训,对提高社会全民素质,提高就业率、稳定就业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都将具有更好的社会影响。2013年,职业培训工作更加成为福建省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稳定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2013年计划培训职工8万人,培训人数翻番,福建财政投入资金也翻番,争取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劳动者在项目中受益。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处陈群林处长也提出了2013年“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的工作要求:1.各地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培训计划。2.切实做好摸底工作,做到企业、技校“两头清”,突出重点,选择切实有需求的企业,做好校企对接工作,有次序地组织技能培训,争取在春节后就可以开班。3.各承训学校要抽调骨干教师,提高培训质量,切实解决好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切实提高职工技术。4.培训中要规范使用管理软件,提高效率、方便管理,不得弄虚作假。5.进一步完善培训奖惩制度。希望2013年的“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能够进一步扩大层面、扩大影响,各部门“少说空话,多办实事”,齐心协力做好培训,为福建省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稳定以及产业发展做好保障。

当然,利用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让劳动者得到更好更稳固的“饭碗”,还有阔大的空间。统计显示,201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数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117万人。而在一些发达工业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比高达40%以上。所以,福建的技能培训工作还需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中国要由“制造大国”提升为“制造强国”,必定依靠一支高技能工人队伍。

上一篇:跌跌撞撞的记忆更丰满 下一篇:两部戏里的惊恐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