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7-08 09:14:32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倡自主合作学习。本文将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课文的预习、巩固、讨论、探究以及进行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

关键词:新课标;小组合作学习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原则第四提出:“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提倡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按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方法:分组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可以是按座位的自然小组。如:两人、四人、六人或八人一组。也可以是开放式小组,即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教师在分组时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因素,对分组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要求等都精心考虑、计划和策划。这样,课堂中学生的分组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目的,获得预期的效果。

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完成教学过程中的部分任务。如果教师指导得恰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坚持的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任务,教师不要代替。教师要做的是学生做不了的事情。教师应指导学生走向更高、更深层次的思考。

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课文预习任务。

以自然分组的方式将全班分成两组。第一组负责准备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材料。学生可以上网、查找参考书,通过音频、视频或文档word等方式,把背景知识呈现给大家。第二组负责准备词汇方面的内容。包括查阅词典、举例句、编制简单的练习等。由于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PowerPoint或flash等形式把内容呈现出来。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课文的理解和巩固任务。

教师分配一个小组以表演或制作播放音频、视频等形式把对话和课文的内容呈现出来。另一个小组负责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编制一些相关的comprehension exercises或写作题材。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及时指导、点评,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并巩固。

3.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或提出讨论的问题。学生以开放式分组(即自由组合)形式,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或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由小组的成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过整理之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评价。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

(1)对课文的标题、插图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学到NSEFCSB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进行 的Talking活动 ,讨论、评价他们所了解的伟大人物。

(2)对课文的段落、大意、好词、好句、写作特点等展开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对课文中出现的长句、难句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人物的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事物。如学到NSEFCSB1 Unit 4 Earthquakes 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地震形成的原因以及危害性,讨论地震发生前有哪些预兆,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生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学到了更多实用的课外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社区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完成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研究性学习等任务。学生以自然分组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一系列的竞赛活动

(1)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出题,题目可以是课内的知识,也可以是课外的知识。教师每两周组织一次竞赛活动。学生通过口头抢答、书面完成竞赛题等形式进行竞赛。优胜小组的每个成员获得一定的奖励。

(2)每月举行一次free speech contest。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先在小组内进行演讲,每个小组最后推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演讲,优胜者及其所属小组成员可获得奖励。为了使到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教师可规定每次的参赛代表不可重复。为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学会合作,给参赛者当参谋,使其演讲内容及演讲技巧达到最好,为小组增光。演讲的标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以及社会热点,如:环保问题、和平问题等。

(3)每周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优秀习作,把习作印发给学生作为学习资料,并给入选的学生所属的小组加分。

(4)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后进行总结,对于总分最高的小组成员进行奖励。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1.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兴趣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小组合作预习课文、巩固知识及进行讨论、探究,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更好地发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学习上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亲自准备学习内容,学生对学到的课文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在查找、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视野也扩大了。

2.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轮流走上讲台,或演讲、或呈现预习的内容、或讲解词汇等,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原来有些比较懒惰的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积极准备,认真查找资料,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每一次的胜利,意味着信心的增强。不少同学因此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3.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了和与他人协作

我国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协作。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习,更能培养合作型人格。“这种人格特征体现为:学生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对事不存偏见,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与坏),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慢慢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学会了与别人共同探讨、协商,共同解决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关心、帮助别人;当个人意见与别人产生分歧时,学生们学会了交流、沟通、取得共识。这些都给学生将来在社会实际工作中能够与他人协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良性竞争,取得双赢

排除竞争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抑制、排除恶性竞争,把恶性竞争转化为良性竞争,使竞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合作学习中的竞争包括小组竞争和组内竞争。把传统的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的竞争,这样就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日本中小学校教育荒废的体现及其成因分析 下一篇:唐宋诗之争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