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现状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7-08 08:29:00

浅析高校学生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及现有的教育教学体制,对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就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体的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56-01

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形式与质量备受各界指责。为了改进教学,众多高校纷纷出台极其严格的教学管理措施,推广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却忽视了阻碍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学生。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亲眼目睹着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使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定存在某些原因,导致了目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让我们先来看看现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情况吧。

一、表现

表现之一是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失。不少学生在学习的方式方法、自觉性等方面,远远不如高中的学习层次,或者是仍旧习惯于在中学的教学制度下学习。如今,被动学习甚至厌学的情绪已成为高校学生在校的主要表现之一。大学校园里的“混学分”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学生即便不“翘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严格考勤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不懂得“变通”,上课不点名的教师反而受到欢迎。

表现之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过去的学习模式,已经让学生形成了依赖教师进行学习的习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独立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精神。与此同时,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大学生同伴,也为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但是过去那种竞争的学习方式,已造就了学生“孤独”的学习品性,不愿共享学习的过程与成果。

表现之三是学生的思维与思想水平比较低。思维的深化与思想境界的提升,既需要广阔知识背景的支撑,也需要学术研究的滋养。学术研究对于高中生来说,几乎是海市蜃楼。这方面教育的缺席,表现在大学教学中,就是学生看不到问题,找不出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讨论中,思维难以向纵深处掘进,导致讨论贫乏无趣,效果甚微。

二、原因

1.我们国家在教育体制上表现为“前紧后松”。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阶段,校内校外抓的很紧。从小学开始,学生接受的大多是先入为主的教育,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方式大多为“填鸭式”、“满堂灌”,课后作业一大堆,假期还要布置数量相当的作业。而更多的家长想尽办法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上兴趣班,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大概也就从此开始的。如此的经历,还要经过初中一直延续到高中阶段。在这十多年以高考为目的的学习生活,对许多学生来说,学习已成了一大负担,进入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功德圆满”与“解脱”。所以,一到大学,在学习上就完全放松了。造成目前高校学生当中,进入课堂而有厌学倾向的为数不少。

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曾在在《从教育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看高中改革——再论高中教育的定位与选择》一文中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超过70%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大学的情况下,高中阶段的教育应该重新进行定位,加强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的衔接工作,增加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以及学术性与学习的自主性[1]。我倾向于赞成谢教授的看法。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之间的断层,导致大学新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学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互动水平和预期的教学目标。

2.目前我国“严进宽出”的大学准入制度,造成现在学生认为只要跨进大学门槛,便可“高枕无忧”, 几乎等于进了“保险箱”,不出意外,都能顺利毕业[2]。用一些大学生的话讲,“大学很好混”,进大学后学不学一样,最后考试总会通过,毕业设计也总会通过,结果就是通通都能毕业。

3.部分学生靠着家长或亲友的社会关系,早已为自己的将来作了打算,未来的着落只是时间问题,只等混到一张毕业证,因此对学习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在课堂内只管做自己的事,你讲你的。个别学生还存在干扰他人正常学习的现象。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不只是在大二、大三学生中有,就连大一学生中同样存在。

三、对策

1.提倡高中阶段课程的多元化、学术化、学习自主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高中毕业后不能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广阔的知识面、独立的思想、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是适应社会的核心素质。对于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来说,高中教育重新定位后的教学与学习模式,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有必要一提的是,国外不少国家在教育制度上是“前松后紧”的,学生们在大学中对学习是越来越感兴趣,劲头是越来越有长进。与当下我国学生在大学中的学习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2.适当实现西方一些国家的“宽进严出”的大学准入制度。西方一些国家高等教育实行“宽进严出”的大学准入制度,实行申请入学制度,虽然也有统一考试,但由社会专业机构组织,学校自主认可。有统计显示,德国大学的淘汰率是30%,法国公立大学的淘汰率是60%,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每年只招收800名左右的本科生,但要淘汰200名左右的后位学生,淘汰率为25%。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升高,其淘汰率却几乎为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果我国实行“宽进严出”的大学准入制度,到那个时候,如果学生还是现在的样子,那么摆在他们面前的道路或许就是:你可以轻松地进来,但你出不去。

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来说要明确自身工作角色,有的放矢、管教管导,应是每个教师牢记的任务。当然,要做得好并取得成效,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最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兼具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维和.从教育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看高中改革——再论高中教育的定位与选择 [N].中国教育报, 2012,3月2日.

[2]杨德广,李梅. “宽进严出”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J]. 现代大学教育,2011{3},23-26.

[3]拉尔夫·W·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薛文娟,女,1981年生,安徽人,上海电力学院数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

上一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