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提问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08 05:24:53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提问的有效性做了如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5-01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要求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提问应充满趣味性,二是提问难易程度应当把握恰当,三是提问应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对学生在回答提问之后做出恰当的评价。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提不起一点兴趣,那么这样的学习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假如小学数学教师能在课堂提问中创设情境,将知识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那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教师在提问时还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决定提问的难易程度,提问如果太难学生答不上来,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问题太简单又难以起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提问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在提问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地点评。通过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有助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一)提问内容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提问是为课堂学习而服务,因此,所提问题要始终围绕着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好的提问应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和加深记忆,对新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只有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提问。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考虑清楚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意义的,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从而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还要明确不同问题的设计具有不同的目的,哪种提问有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哪种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探索的精神,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二)提问内容要具有启发性

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识点的矛盾与已有知识或经验的矛盾作为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多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多设计一些具有多种思维途径和结果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节课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提问:1.大家思考一下圆形可以转化为别的什么图形?2.转后的图形和圆形有哪些联系?3.圆形面积公式如何推导?通过这三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一步步地推导出圆形面积计算公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三)提问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充满趣味性的数学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愉悦的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在一场赛车比赛中,不同的赛车拥有不同形状的车轮,有的赛车轮子是三角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看看哪辆赛车跑的最快,最先到达终点?”这样的提问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有趣,并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一下子让学生展开了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回答积极性,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提问。

(四)提问的语言要简洁明了

数学语言具有简明、严禁的特点,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估计数学这种符号化的特点,又要使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提问时要表述清楚、明确到位,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比如,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30÷6,30是什么数?”这种提问就不够准确,因为学生可以回到30是个偶数,也可以说30是个两位数,等等。因此,如果将语言再次精确化,提问:“在这个除法算式当中,我们称这个30是什么数?”这样精确的提问,学生自然而然就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

(五)提问形式要多种多样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2.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个角度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提问候答时间要把握好

课堂候答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找学生回答,而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等待3秒左右为宜,这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研究表明,时间稍长,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做出更多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等。但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煤矿行业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下一篇:借助多媒体,轻松识歌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