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煤炭质量检验及监察机制的探析

时间:2022-07-08 05:10:21

关于构建煤炭质量检验及监察机制的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构建煤炭质量检验及监察机制的探析,运用信度识别、内部监察、外部协调运行机制,探索解决煤炭销售中煤炭质量异议及纠纷这一核心问题,对煤炭销售工作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煤炭质量;检验及监察;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TQ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38-02

当前,受我国宏观经济及宏观调控的影响,煤炭市场逐步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深度调整时期,供需双方博弈加剧,煤炭质量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因此,构建煤炭质量检验及监察机制,保障公平公正,维护双方利益,成为很多煤企与用户共同关心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实要求

1.适应煤炭计价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煤炭行业按照市场要求,提出和推广更为精确的质量计价销售政策――热值计价销售政策。供需双方在“买卖合同”中明确规定基准质量指标――千克煤炭发热量,在此基础上,煤炭热值每增减1千卡/千克,吨煤销售价格按照单位热值上下浮动。计价政策变革必然导致煤炭质量的分布随机性与计价政策要求质量信息的精确性之间成为交易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2.适应“分散生产、集中营销、联盟交易”生产销售模式的现实要求

经过多年的生产销售探索,很多煤业集团逐渐形成了“集中销售,联盟交易,竞标互动,利益共享”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模式。“集中销售”是指煤业集团的专业运销公司负责煤炭产品的集中销售和货款的统一回收;“联盟交易”是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用户构建营销战略联盟,形成联盟交易占总销售量85%以上关系交易;“竞标互动”是指通过企业竞标交易机制实施散户竞标定价,并实现竞标价格与联盟交易价格的协调互动;“利益共享”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实施矿井、煤炭用户、铁路、港口、政府等利益攸关者利益共享的营销政策。这种营销模式下,运销公司、生产矿井和销售用户三个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在市场中相互博弈,增加了供需双方企业对于煤炭质量信息控制的难度,使煤质纠纷问题日显突出。

3.改变原有煤质检验弊端的客观需要

煤炭作为大宗产品,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在煤质检验中,由于仪器工具、化验标准、业务水平等客观条件和市场形势、道德素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煤炭产品的检验工作长期以来都还是煤炭供需双方争议的焦点。当争议发生时,因各自的立场、利益等因素影响,同时因客观缺乏双方认可的第三方纠纷调解、解决平台和机制,双方很难客观公正的对待争议本身,因此而引起的争端、纠纷甚至诉讼不仅极大地消耗了各方的人力物力,还往往升级到影响双方的业务合作,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的煤质检验,是改变原有煤质检验弊端的客观需要。

二、主要做法

煤业集团的运销公司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实行公平交易原则、促进市场和谐共赢为目的,以强化效能监察、建立完善的煤质检验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为手段,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内部煤炭质量信息采集加工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监察,通过煤炭质量检验及监察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形成“信度识别、内部监察、外部协调”的煤炭销售新机制,增强企业间互信度,提升战略联盟。以达到加强煤炭质量管理和监督、规范供需双方质量检验标准及业务流程、提升质监部门的工作效能、缩小供需双方检验偏差、公正处理质量纠纷、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保障供需双方的合法利益的目的。

1.明确责任部门,构建煤炭质量检验与监察机制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健全机构是构建煤炭质量检验与监察机制的有效保障。很多煤业集团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质量问题的讨论、研究和决策。委员会下设质量技术监督中心,代表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煤炭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与管理。各煤炭生产厂矿成立专业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井上下煤质监督检查、检验人员,负责本单位煤质管理工作。

煤业集团的运销公司作为专业销售部门,是连接厂矿和用户的纽带,在组织机构上,监察、质检为主要监督管理部门,选择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员工为骨干,组建质量监察工作机构,实行四级联动管理,切实强化监督检查。在相关管理部门聘任兼职煤质效能监察员,指导监督煤质管理工作;在各专业销售部、质检等部门聘任专业监督人员,实行巡视检查,强化监督效果;在质检管理部门建立质检抽查小分队,对公司发出的动力煤实行不定期抽检,督促质检人员尽职尽责;在驻外分公司建立煤质信息员制度,明确各公司必须配备一名煤质信息员,实行煤质信息报送监察部门案备制度,切实提高对质检流程的监控和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在认真分析大量的煤炭质量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信息的事前控制环节点和事后控制环节点关键点,进行质检差异控制,配合实施计算机信息控制技术,保障检验及监察机制的有效运行。

2.搭建销售煤质信息系统,支持煤炭质量信息检验与监察

销售煤质信息管理体系涵盖煤炭销售业务中所有的煤质信息,它以火车发运煤炭为核心,对合同煤质档案、矿井信誉等级、客户信誉等级、煤场取样化验、商务纠纷预警和统计等业务进行全面管理,为供需双方提供全面翔实的煤质信息,通过系统分析,建立矿井、用户质量信息信用等级,识别高信用等级客户,实时监控煤炭的发运情况,对供需商务纠纷进行预警,提供解决方案,帮助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3.规范卖方煤炭质量信息采集、验证,增强质检的客观性

煤炭质量检测受到仪器工具、化验标准、业务水平等客观条件和市场形势、道德素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规范仪器工具的使用、统一使用国标标准、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等手段形成检验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通过监察机制制约还可以有效应对市场形势和道德素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科学检测、检验和记录煤炭质量,保证客观真实。

4.建立合作联盟,收集买方煤质信息,确认比对,报告偏差

建立相互信任的互惠关系是现代企业间战略联盟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供需双方应不断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合作深度,增强企业间互信度,建立高层间定期互访制度,促进、改善供需关系,为煤质管理与监督搭建了沟通平台。实行监察工作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人员考核与绩效评估相结合,统一管理与部门负责相结合,使煤质管理和监督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最大程度上保证煤炭质量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建立信用识别机制,分析及处理煤质纠纷,保证交易公平公正

(1)建立、完善生产矿井和用户的信度识别机制

完善煤矿和用户的煤质检验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面向市场用户、煤炭生产矿井,集成卖方煤炭质量信息采集、验证及化验单自动生成、买方煤炭质量信息录入及比对、煤质纠纷分析及责任认定等基础依据,通过比对双方数据,计算各对应质量数据偏差,形成双方煤炭质量数据偏差报告,最后统计确定矿井和用户煤炭质量信用等级,并对矿井、用户信誉等级排序,用基准用户作为参照点确定矿井质量信息可信度等级A、B和C。将评价一致性的矿井和用户作为基准户,对所用用户、矿井的可信度指数进行排序,将信度较低的用户作为质量监察的重点对象。

(2)找准关键点,分析责任,健全检验监察纠偏机制

根据煤炭市场形势,通过加强信息分析,锁定重点用户,建立质量偏差预警与检验监察纠偏机制的质量动态报表,通过供需双方产品质检对比,快速准确地找出误差责任方,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缩小供需双方的质检差异。在合同规定的结算周期内对供应煤炭质量实施动态监控,当供需双方质检差超出规定范围时,及时提出煤炭质量偏差预警,超前防范,超前解决,避免质量纠纷,维护供需双方利益。

(3)完善妥善解决内外一体的纠纷处理机制,维护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

纠纷处理是企业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纠纷处理不仅能很好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原则,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自身形象,因此有必要采取“双线、双向”煤质管理模式,供需双方监察部门对煤质管理立项监督,监察部门、质检部门双线管理,搭建共享平台,供需双方互享煤质信息,及时找出质差点,准确处理,提高效率。从发生纠纷预警开始,到谈判达成一致意见、指导下一步交易结束均遵循一定的业务流程。

6.完善相关机制,提供保障支持

按照煤炭质量检验及监察机制的要求,要不断完善煤质信息生成各环节的工作方法与管理制度,对质检部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约束制度,如:《煤炭质量管理办法》、《煤炭产品质量浮动考核办法》、《质量计量检验站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商品煤销售质量计量管理风险抵押办法》和《质量计量检验工作管理办法》等,通过各部门对制度的执行,形成各环节全面覆盖的质量监控网络。

三、预期效果

各企业在总结长期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完善的煤炭质量检验及其监察机制,通过认真实施,将促使煤炭质量检检验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减少纠纷,提高效率,建立公平公正的煤炭交易秩序和互信共赢的联盟合作关系,促进和谐共赢,有效提升企业间信誉度,巩固和发展市场,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上一篇:景观水池水体污染防治探讨 下一篇:浅析《婚姻法司法解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