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用移动设备办公的趋势

时间:2022-07-08 04:37:45

员工用移动设备办公的趋势

摘 要: 引入BYOD技术之后,员工可以用自己的IPAD等移动设备上办公,BYOD技术所依赖的虚拟化技术使得用户代替设备。BYOD需要企业为BYOD提供多种技术支持,包括建立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桌面、实现UC端的安全接入等。BYOD存在技术支持压力、安全挑战、企业文化等问题,但BYOD仍将成为趋势,因为BYOD将给企业带来实时沟通、高效等好处,并受到员工的欢迎。将不会在短期内对中国企业工作环境带来巨大变革。

关键词: BYOD;自带设备;虚拟桌面;安全;技术支持;信息技术

1 BYOD是什么

BYOD技术即Bring Your Own Device的缩写,从它的字面意义可以看出,这种技术的本质是打破人们对于特定设备的依赖,允许人们在工作环境中更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个性化设备实现多元化办公。这种技术的实现,大大丰富了IT技术在办公领域的应用体验,使得人们能够挖掘出许多诸如iphone、ipad等时尚科技产品的办公属性。

在没有引入BYOD技术之前,员工到办公室上班需要用企业配备的标准化计算机,其所有的资料和应用都是存在于这个计算机之上的。所以,人们办公可以理解为“对着某一台计算机办公”。由于公司配备的计算机本身不便于携带,所在位置也相对固定,数据和资料的储存灵活性较差,倘若任何一台计算机出现问题,那么与这台计算机对应的工作者将会面临数据丢失、工作无法进行等危险。

引入了BYOD技术之后,员工可以用自己的IPAD等移动设备上办公,走路的时间、等候的时间、在地铁上的时间、在家里百无聊赖的时间都可以成为职业人争分夺秒的利器;BYOD技术所依赖的虚拟化技术使得用户代替了设备,每个用户自由的登陆进工作系统,一旦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他可以毫无区别的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完成与用公司电脑一样的工作过程,文件和资料统一存储在企业的数据中心,每一个设备的使用者利用他们独有的用户登陆权限来访问这些数据。

2 BYOD所需要的IT支持

2.1 建立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将各个用户的数据统一储存在中心服务器中,每个用户可以自由的使用任何设备随意的上传与下载数据中心的信息。这些信息与他的设备无关,而与用户的身份息息相关。

2.2 采用虚拟化桌面

桌面虚拟化使公司能够提供和管理驻留在公司服务器上的单个软件环境;公司数据和工作文件也放在服务器上供员工访问;无论员工使用哪种设备,都能访问需要的数据和文件。

2.3 提供多终端的适配支持

移动UC必须要适配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电脑三类终端,其适配终端越多,就越能满足企业移动UC办公的需求⑶。

2.4 实现UC终端的安全接入

首先员工UC账号与移动设备ID绑定以保障UC终端的安全接入。其次,在企业网内部署专用的SSL VPN Server,并将其与UC终端集成,从而实现安全接入到企业内网,实现所有的数据流都通过安全通道实现传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5 保障UC终端的音频质量

BYOD移动用户端在使用中会面临Wifi、3G/LTE、有线网络等不同网络环境,这就要求UC终端不仅要能支持这些不同网络,而且要求在移动条件下可实现自动切换。因此UC终端必须具有很好的音视频质量保障技术。

2.6 实现不同终端的一致体验

无论是通过PC、PAD还是智能手机,用户都可使用会议系统的协同能力,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协作。通过这些一致体验,用户可以方便地将桌面操作和应用操作步骤共享给全体与会人员,让移动办公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就可看到桌面和文档,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全面共享。

2.7 解决移动设备对公司网络的冲击

自从耐克启动了BYOD项目之后,耐克已经深切感受到移动设备对公司网络所带来的冲击,员工在工作中已经离不开无线网络了,由于移动设备对Wi-Fi网络造成的压力,所有人都开始投诉,耐克不得不着手进行基础架构的改造,耐克的方法是把移动设备管理与无线网络规划结合起来,因为设备所有者肯定都希望能够访问到企业的服务。

3 BYOD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分为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

首先看技术层面:对于BYOD这项技术要运用到企业经营中,对于任何企业的IT部门都是一项挑战。对于IT部门而言,这样技术对于他们有诸多考验,例如如何在企业网络上处理各种不同的设备?如何能保证存储在某个私人设备上的企业数据是安全的?员工如何能够保护他们的私人数据不被IT管理员看到?如果某台办公设备丢失了怎么办?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攻克更多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需要技术方面的相容性和合作性。我挑选了这些问题中较为主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应对方案:

3.1 如何严格区分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

诸如Novell ZENworks Mobile Management这样的特殊解决方案能够使IT管理员在私人手机上建立一个虚拟设备,通过不同的用户界面来严格地将工作和私人内容分隔开。这样,企业IT管理员对移动设备上的业务内容可实现控制,在设备丢失或者员工离职后可进行远程摩擦。这也可以锁止IT管理员对设备上非工作内容相关区域进行访问,从而保护员工的隐私。

3.2 BYOD需要的IT支持时间,24小时还是按需而定

对于BYOD私人设备上存在的与业务相关的问题,IT支持人员理所因当为他们提供支持,但是否应当对这些设备私人使用时产生的技术问题提供支持呢?企业是否依旧需要提供24小时支持以防任何公司相关的数据和工作流程受到危害呢?这要求企业就BYOD制定清晰的指导方针和可扩展的组织结构,使BYOD在应用过程中有明确的规定,以方便问题的解决和管理。

3.3 安全问题

BYOD带来巨大的安全问题,如,具有云安全的隐患,给网络安全带来的风险,IT部门越来越难以判断哪些设备是正当的,哪些是不正当的;员工携带的非标准设备可能比传统的、由公司发放使用的有严格措施锁定的设备更容易得被攻击者损害;员工个人的隐私如何保护;公司的机密文件如何保证不外泄。

接着我们来谈谈文化层面。BYOD正在慢慢动摇传统的工作模式,这无论是对于企业来说或者是员工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而这个挑战则是源自于BYOD可能很快打破工作生活的平衡。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解决方案和IT支持能解决的BYOD问题。

4 为什么BYOD会成为趋势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我认为BYOD会成为趋势,原因如下:

4.1 BYOD对企业有重要益处⑻

1)实时沟通: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习惯于基于web的实时通讯渠道,当人们开始习惯通过FaceTime、聊天工具、微博等方式相互联系时,向供应商、律师、客户、同事发送电子邮件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老套和过时的方式。

2)更好的可访问性:传统企业应用将数据放在一个单一的地点,云计算则让企业应用和数据可被更多用户和设备访问(当然包括BYOD设备)。对于员工来说,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BYOD结合云计算意味着人们需要的信息始终在指尖——无论他们在客户那里还是在家或者在路上。

3)最终用户的认可:当员工自发将自己的设备带到办公场所时,IT经理至少不用担心这些设备会被闲置。那些在用户体验方面更接近社交网站和个人应用的企业软件更容易赢得员工的芳心。

4)更短的最终用户学习曲线:由于界面和功能非常友好和熟悉,员工能很快上手。

5)生产力:iPad和iPhone是BYOD大军的主力,这个趋势背后真正的动因是员工最清楚什么样的工具能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4.2 BYOD对员工个人有益处

思科的一份互联世界技术报告指出,超过40%的受访大学生和年轻员工表示,相比在设备选择和移动办公方面灵活性较小的高薪工作,他们更愿意接受薪水略低但灵活性更大的工作⑴。

思科的调查显示,员工使用自带设备进行工作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工作方式;将工作和个人活动相结合;避免使用限制;希望在工作中得到消费者体验;希望访问“非工作应用”⑴。

4.3 移动设备销量的不断上升和IT消费化趋势

“IT消费化”是一个从企业社交媒体及web2.0提出的概念,它描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新的IT技术将会现在消费者市场出现,然后再渗透到企业。

个人移动设备销量不断上升,性能不断提高,从单核到双核再到四核,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处理能力已经可以与传统电脑相媲美,使得员工产生了将移动设备用于业务目的的想法。从IDC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从2011年的4.72亿部翻倍增长至2015年的9.82亿部⑵。

4.4 BYOD在美国和亚太地区的跨国公司内已经有流行趋势

思科公司的调查发现,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公司意识到BYOD广泛存在并鼓励其发展,而欧洲则更加谨慎,对此限制较多;总体上来说,美国在BYOD采用和策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⑺。在欧洲之外的国家的更高采用率和增长速度将迅速使BYOD成为这些国家知识型员工的主要工作方式⑴。

5 BYOD在短期内不会对中国企业工作环境带来巨大变革

我认为BYOD将不会在短期内对中国企业工作环境带来巨大变革,理由如下: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为有限,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产业链中承担制造业环节的企业众多,而制造企业的特点就是在生产中对成本控制严格,议价权较弱,而制造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每个员工的生产价值有限,引入BYOD技术之后可能引起的员工成本增加较大,这个成本增加值将会大大挤压企业利润值,而BYOD所带来的回报对于工作内容简单的制造业企业较为有限,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投资回报率不高;

其次,BYOD技术在短期之内仍然不成熟,对于IT技术的适应中国普遍要比发达国家落后一段时间,在BYOD技术普及的初期,由于技术尚不成熟,且市场竞争仍然比较有限,因此引进一项技术的成本仍然较高,对于部分企业而言,等到一段时间之后BYOD技术的引入成本大幅下降之后再引入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第三,企业对于BYOD技术知之甚少,不少企业甚至不知道BYOD技术以及它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改变。这个概念的普及正如之前许多技术领域新概念一样,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部分企业对于BYOD技术采取先看看的态度,他们并不急于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引进这种技术,反而他们更愿意采用一种保守的方式,观察一下同行业中其它企业引入BYOD技术后的好处及坏处。

参考文献:

[1]《BYOD:全球趋势》,思科IBSG Horizons,2012.

[2]王晨杰,《“BYOD”——高效办公方式》,通讯世界,2012,04.

作者简介:

计煌凯,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BYOD,虚拟现实,生物识别,社交网络。

上一篇:刍议有线电视前端机房运行维护策略 下一篇:基桩承载力检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