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08 01:55:19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激情.

一、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其显著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学生由于年龄,情感,意志,兴趣和能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课堂教学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不能一刀切,应该有不同的阶段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强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纪的升高,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自主性有了发展,依赖性逐步减弱,初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实施时要视年级的不同,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 尽管学生学习有依赖性,但绝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主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的独立做好铺垫. 同时,“主导”和“主体”又要具体落实到训练这条“主线”上,离开这条主线,“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就会偏离教学目标.因此,每节课都要求教师依据大纲、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来确定课时训练目标,重视训练设计,训练时间,有效地增强效果.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个体的自尊心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实践学习和生活培养起来的.教师要以良好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清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学生心理,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议、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重要.另外,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每个学生的心里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佳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2. 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学时不要做过多的铺垫.形式和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实际,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联系迁移到新知识.这样能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3. 提供自主学习的形式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做到七个让,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学具让学生操作,算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推导,难关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而且参与要多样化.例如质疑问题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

三、改革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地学习数学.如在新课的导入上,应充分考虑鲜明的形象性、内容的新奇性及与生活密切相关性等.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安排上,教师抓住“求平均数”的意义便于比较,采用“猜一猜”的方法,让学生说出哪个小组学生成绩好?学生积极动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第一小组学习成绩好.理由:高分在他们组;有的说:第二小组成绩好.理由:他们总分多.有的逐个比较,也很难说清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一些,于是产生认知结构内部的不平衡.这时,教师提出:想知道比较的方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设计,既从知识上起到辅垫作用,老师使学生懂得了“求平均数”的意义,又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更从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上引发了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建立了“求平均数”的概念.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然后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为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认知环境.

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创设悬念.

例如,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时,安排一个“猜纸牌”的游戏:请学生把手中的纸牌乘以8,再减去4,然后叫他说出所得结果,依次猜出其手中牌,倘若某学生所得结果是60,通过解方程8x-4=60,即猜出这张牌是8.这个游戏对初一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手中牌后,学生对老师“本领”甚感惊讶,此时教师顺势推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生求知欲也大大激发.

2. 注重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发展

如何加强生生,师生及组际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加强反馈与调控,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活动是由众多的个体活组成的.课堂上,鼓励学生把尚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老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请组内或班上学习较好的同学上台做“小老师”,大胆讲清自己的思路,这样成绩好的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而台下的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带着“看你讲的,我能不能听懂,我来评价一下你讲得好不好,对不对”的心理听课,从而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增加了分析的能力.此时,教师不仅要当好虚心求教得“学生”,还要做好导演工作,及时加以启发,点评,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与讲解,调整好课堂的学习氛围,避免出现“你讲你的,对了与我无关,错了我也不管”的局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教学中来,使整个班集体的气氛达到促人奋发,紧张而不失热烈.

上一篇:重视德育工作,狠抓养成教育 下一篇: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