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之我见

时间:2022-07-08 01:27:48

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之我见

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特别对中等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在其他文化课异常薄弱的情况下,语文的基础地位就显得尤其重要。但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从小就学习的语文课不感兴趣。中职课程亟待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达到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生成转化,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目的”。而做为践行此改革的中职语文教师,更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明确“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职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所以,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摆脱普教模式的束缚,正确定位好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真正发挥语文在职教中的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讲析课变为诵读课

多少年来,语文教育不就是通过诵读来上课的吗?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多的是语文教师的分析之声,少的是学生的吟诵之声。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给时间让学生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情感。

二、全面出击,引导课堂

1、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每个人都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对他们不愿读的文章,我几言掠过,只讲精华;对学生喜欢的文章,喜欢的话题,我反复引导他们说,直到他们悟透彻了。这种课堂主人翁的身份会让学生很快喜欢上任何一节课。心理学认为,即使是最内向的人,也有展示自己的欲望,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多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一名职专老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要在你的课堂上愿意表现自己了,那他的潜能就能更多地被发掘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我安排了几个教学环节。如: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每周一辩,观点对对碰等。每节课或者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就自己喜欢的文章、文学形式或者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当然刚开始操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尴尬,可能半天没有人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讲话,但千万别怀疑学生表现自我的渴望,一定要给他们机会。一般刚开始的时候,我会用点名或者轮流的方式,像课前五分钟演讲,我就采取轮流的方式,让学生提前准备,提前给学生以指导,以增强他们上台后的信心。形成习惯以后,再慢慢让几个发言好的带动其他人。每位同学发言后,要积极地给予点评,让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有成就感,让他们从发言中找到乐趣,最后让每一位同学都喜欢上表达、独立思考、与人交流。这些环节的调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符合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

2、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近期,大街小巷都在谈论于丹教授和她的《论语心得》。《论语》这本让很多人敬而远之的经书,在沉寂了几千年之后,突然在一夜之间被老百姓所接受,所传诵,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于丹教授的成功不是因为《论语》本身的魅力,而是她把原来高高在上的《论语》放回到了老百姓的生活,给原本深奥枯燥的经典赋予了生活的意义。现实中的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富有生活气息的一个个小故事,无疑使《论语》与老百姓紧密贴合在一起。这件事告诉我们:知识本身没有深浅之分,但教法却有好差之别。好的老师就是要让你的知识以恰当的方法做媒介,尽可能多地传授到学生那里。中职学生的基础差,特别对一些传统文化往往提不起兴趣,但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了解它们,继承它们。我的做法是:深入浅出,拉近距离。我从一些简单的句子入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从中体会它富含的哲理。慢慢地由简到难。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让他们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和各地的风俗习惯。点滴渗透,润物无声,传统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天书,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明白语文不仅能够记录自己,还能让我们阅读他人;不仅能让我们创造未来,更能让我们穿越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的介绍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的魅力。它不仅是文学,更是哲学,是人生。学生在享受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成熟、深刻、快乐。我想如果语文能这样地被人们所理解,那也就实现了现在提倡的“大语文”的观点。

3、语文与专业紧密结合。

有文章称:职教课程开发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职业工作的过程展开知识,这样做只是知识传授的排序发生了变化,而知识总量并未发生变化,并且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因而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工作之中,使其顺利适应工作环境。……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我非常赞成这种观点,我觉得中职教育中的各学科都不能与专业分离。中职语文只有与专业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它的特点及作用。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跟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对中职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能教授语文,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用语文更好地成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的有力武器。同时,在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语文的工具性认识得更加透彻,会更主动地、更快乐地去学习语文。例如:我们学校汽修专业的学生,大多是男生,他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语文却是毫无兴趣,他们甚至认为学习语文是没有用的。这了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我在开学之初,便收集了大量关于汽车的文化,在课堂上适时地给他们讲,并且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语文给予我们的乐趣。学生非常欢迎这种形式,而且有很多同学一下子就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其实与专业结合也就是与学生的兴趣想结合,语文一旦与专业相结合,便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职校的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注重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在学科整合中焕发语文的生命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下一篇: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素养的现状及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