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市场节奏

时间:2022-07-08 12:49:52

把握市场节奏

姜丕军是从证券公司转到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在转身之初,他并没有预计到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会像现在这样发展得如火如荼,存在着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事实上,脱胎于中融信托北京第一财富中心的北京恒天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恒天财富)近期消息称年度服务资产规模突破400亿元,同比业绩已经翻倍,目前理财累计规模已达到了1500亿元。

回想当初的选择,他十分坦诚,更愿意把这一职业上的变化看作是一种“缘分”而非一种明确的职业规划。姜丕军在东兴证券做策略负责人时,每天要做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行业的分析、股票市场的涨跌,然后撰写一些策略报告给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转到恒天财富做财富管理的研究工作之后,机构投资者可能只占客户中非常少的一部分,他面对的更多是高净值的个人投资者(指可投资资金超过300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客户)。

和证券公司研究所专注于股票二级市场研究不同,恒天财富的定位是持续为高净值客户甄选、配置稳健收益的金融产品(保证一定的收益率和较小的波动),而随着恒天财富从“金融产品渠道商”向“资产配置服务商”全面转型的重要决策的公布,除了股票市场外,姜丕军研究的内容几乎包含了跟稳健收益金融产品有关的所有问题和市场变化,也就是说,每天需要跟踪的内容变得多了,“宏观经济数据要看、房地产行业要看、股票二级市场要看、信托政策要看、债券也要看。”

在采访过程中,姜丕军提及最多的就是“稳健收益的金融产品”,当记者问他在遇到被市场“鼓与呼”的牛市行情时,是否仍然需要坚守这个定位,姜丕军表示他尚未找到合理的支撑牛市持久存在的逻辑。他称,可能一些投资者觉得现在股市比较好,所以会认为应该放弃稳健收益这个定位,向新的方向调整,但是我们需要判断:现在的市场行情会坚持多久,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他表示,很多人可能觉得牛市来了,但是上涨多大幅度才叫牛市?反弹20%、30%很难称之为牛市。“我们现在正处于转型过程中非常艰难的‘三期叠加’时期,宏观经济和政策背景没有具备牛市的条件。现在经济有一点往上的迹象,是因为政府的政策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他看来,在出口平稳、消费低迷、制造业过剩以及房地产下滑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才比较受追捧,但基建投资会持续多久,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是个股还是行业,如果宏观经济上升的幅度不大,比如从7.5%涨到8%,那么企业的盈利不会有明显的提升,企业仍然没有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做大规模赚钱,企业通过提高营业收入来增加利润,即便如此,企业也只是营业收入很高但现金流非常低而且不稳,所以股市反弹的动力自然就会不足。”

他表示,未来依然会遵循“依托信托、精选资管、布局资本市场”的经营策略和定位,向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策略和建议。

谈模式空间

《新理财》:如何评价第三方理财机构在当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格局的变化?

姜丕军: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目前正经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现在的市场也在不断地洗牌,在这样一过程中,有品牌、有市场号召力的第三方机构就那么几家,包括恒天财富、诺亚财富以及利得财富等机构。近期的一些政策比如“99号文”对第三方影响比较大,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规范第三方发展无序、杂乱无章、到处宣传、到处推荐产品的风险。

这几家能够对产品收益和风险有一定的把握,销售的产品会经过一定的甄别、选择、筛选的过程,然后向投资者提供,因而市场比较认可。总体来讲,第三方理财机构各有各的生存之道,谁更能够注重产品风险的把控以及品牌的建设,谁最终就能够生存下来。

《新理财》:刚才提到99号文,这个政策对第三方理财机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姜丕军:在理财销售市场中,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仅仅是初中毕业的人也进入了第三方机构进行销售工作,这些销售员甚至都说不清楚自己所卖的产品,为了销售业绩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一旦出事,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层想通过相应的政策来规范一下第三方。

不过从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第三方的存在确实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信托几乎没有直销通道,而第三方又没有供给只有渠道,双方需要协作。所以,我们只是觉得政策的推出是为了让行业更规范,表面上看对第三方会有一定打击,但从长期看,对一些有品牌号召力的机构是有利的。

《新理财》:你认为下一阶段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机会和瓶颈在哪里?

姜丕军: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对任何一个第三方都是很艰难的过程。比如刚开始可能销售人员不真正地知道信托是什么,金融产品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向投资者说明风险。我们觉得第三方机遇在于中国金融行业发展大浪潮背景,瓶颈在于第三方销售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公司内部培训以及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否跟得上金融市场发展的节奏,这个确实是第三方机构发展的挑战。

《新理财》:诺亚财富近期公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业绩报告显示,集团所销售和服务的财富管理产品达到181.7亿元人民币,同期增长46.6%,净销售收入同期上升61.4%,它表示未来会进一步向价值链上游的资产管理业务延伸,资产配置能力会进一步全球化。而恒天财富的模式则在谋求对产品有更高的控制力,比如和其他第三方理财机构选择在产品结构上采取多元化的策略,与青睐有利于业绩稳定的PE产品或单次销售费率更高的有限合伙产品不同,恒天财富专注于金融信托分销领域,有其他家所不能比拟的规模效应和上游产品的采集能力。你怎样比较两种模式?

姜丕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企业的定位应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是盲从。诺亚在上游进行延伸,是有相应的人在做产品制造的事,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想做上游,那么不如直接把上游产品拿过来,我们只做通道,来卖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上游未必是非做不可。

《新理财》:为什么会有“轻易不迈入上游产品设计阶段”的法则?你刚才提到“没有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很难克服吗?

姜丕军:还是跟我刚才所说的比较优势相关,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去做,没有就专心去做渠道好了。如果你非要创造比较优势,那就需要考虑创造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如果成本很大,就会得不偿失,甚至会延误了整个企业的发展。产品研发关系到的是人的专业素质,而产品销售关系的是人的综合素质,很多时候,二者往往会有冲突,所以结果是二者分工非常明确。

谈投资选择

《新理财》:销售得较好的产品集中在哪里?

姜丕军:市场比较认可的还是信托,因为毕竟有刚性兑付的潜规则。现在还没有一款金融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是比信托产品更强的。不过信托产品也有缺点,投资门槛比较高。

《新理财》:丰富的金融产品线是资产配置的前提,那么你未来看好哪些业务方向?随着高净值客户对于财富传承以及更多地将高收益资产、分散风险、移民等作为财富保值增值的考量因素,你是否认为其对跨境资产配置产品的需求已经构成趋势?

姜丕军:肯定会有需求,但是否构成趋势我不太确定,因为我们对海外不是很了解,即使海外资产本身可能是稳健收益,但因为不了解就是存在高风险,我们就不会轻易采集。现在当务之急是第三方应获取各种金融牌照。

《新理财》:市场下行的情势下,你会给高净值客户提供哪些优质的投资选项?

姜丕军:首先多元化资产配置是大方向。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配置占比较高的应当是稳健收益的产品以保证资产不贬值,跑赢通货膨胀;然后可以阶段性地配置二级股票市场,比如最近两个月我们就这样建议客户可以考虑跟二级市场相关的金融产品。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可以做一些流动性的产品,比如银行理财,甚至包括FOT(信托投资基金)、信托、资管计划、资本市场的私募基金以及打新股的产品也都可以做,但前提是必须把握住稳健收益这个原则。

谈产品风险

《新理财》:信托行业面临转型考验,二季度行业资产规模首现月度负增长,特别是99号文升级版出台后,是否会促使公司产品未来的盈利模式或者业务结构有一个转向?

姜丕军:现在还没有感觉到风险。信托产品的风险和信托企业没有太大关系,还是在于信托投向的项目,比如项目的现金流能否覆盖利息支出等。

不管是继续留在房地产还是融资平台产品,还是家族信托或者保险金信托,我们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产品符合当下市场的需求以及是否是稳健收益,我们就会采集。如果符合,不要说信托,券商资管的我们也都会拿过来,比方我们发行的类似证券基金的“厦门信托-恒天紫鑫一号”,作为一款可转债产品销售得就很好。

《新理财》:需要升级当前的产品风险控制体系来与这种“布局资本市场”的策略相匹配吗?

姜丕军:我们有自己的三级风险控制产品筛选体系。

《新理财》:近期接连好多产品出现风险问题,很多也牵涉到销售第三方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而这也迫使投资人认识到,未来选择好的销售方越来越重要。你如何看待这种在产品出现兑付风险时,上下游机构间互相推诿的现象?会对第三方机构造成多大影响?

姜丕军:信托投资的项目风险判断取决于第三方对项目和行业的判断能力。我们不制造产品,但在采集上需要自己来判断,比如我们今年销售的信托更多是投向基建和房地产,尤其是投到一级城市或者比较好的二级城市的房地产以及棚户区整改、城中村改造等一些重大项目。其他的高危项目可能收益比较高,但因为不符合我们对产品稳健收益的定位,不符合三级风险控制的要求,所以我们不会采集。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第三方在法律上不承担风险,但如果某金融产品出现风险,投资者以后也不会再信任你,你的信用和品牌会受到损害,企业的品牌也会遭受重创,所以,建议第三方要根据自己宏观形势的判断、风控体系的建设以及公司一贯的定位、优势和纪律来选择产品。有的公司就不这样做,出了事以后可能整个就垮了,或者改名换姓。

《新理财》:恒天财富被市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恒天财富采用“破坏性打法”,一贯奉行的“狼性文化”强势搅动了一池春水,分支机构扩张速度过快可能带来诸多不确定的管理风险,被看低其“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潜力。对此,你怎么看?

姜丕军: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怎么能把优点发扬好,把缺点规避掉。扩张快还是慢是根据当下市场以及对未来的判断来做的,并非盲目。规模是比较大,但跟我们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分析相比,我们觉得还可以再扩张。

谈融资成本

《新理财》:央行公布的7月货币数据“超预期”回落,让市场觉得央行开始不淡定了。有些数据很“罕见”,包括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等数据都大幅度下降,对此数据的解读包括信贷供给不足或者企业信贷需求萎缩等原因。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姜丕军:如果单看一个月的数据,很难说出具体原因,但是如果连续几个月份都是这样表现的话,就需要探讨真实原因。是有企业的信贷需求变少的可能,但还没有看出央行供给减少的情况,因为下半年的宏观政策依然会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果8月份,或者未来20天甚至一个月还是这样的数据,那么不排除会有进一步的政策措施出现的可能。单看7月份数据,我觉得不必太过紧张。

《新理财》:为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的经济决策尤其是涉及到货币的部分也有不少创新,比如降低小微企业融资中间成本提法、棚改房提速、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以及最近的“国十条”等。据此,你怎样看待未来几个月企业融资成本走势?

姜丕军:应该说上半年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也跟央行稳健偏宽松的政策有关系。但下半年继续保持成本下降的趋势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度在于,不管中小企业还是一些薄弱的行业确实充满市场不确定性,现在出现的普遍现象是,一些被定向降准的中小微企业得到贷款的机会后,把钱挪到别的行业比如房地产以获取高额利息。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经营有一定的困难,缺乏投资意愿,企业甚至会在通缩预期下收缩产能和库存,而货币的逐利性又使得融资成本在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很难再降下去,一些政策短期内有效率,中长期看没意义,所以我对下半年的融资成本不是特别乐观,能维持在上半年的水平就很不错。

《新理财》:短时间内企业无法改变现金流不稳的状况了吗?

姜丕军:对,会比较艰难。不过现在好的方面是总理提出的“简政放权”,说明了政府也在调整和市场的关系,不会再像以往一样干预。而企业在这个调整期内,它需要把握住现金流,需要观望研究,不要盲目介入。

谈“逆人性”投资

《新理财》: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对风险和收益做系统的分析上,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投资方法论吗?

姜丕军:我的方法更多来自科学,投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风险,需要深入分析市场的节奏,看当下市场的关注点是什么,利空因素是否消化,利好因素是否被忽略等。总体上,有两个方面应该把握:一是经济情况,二是流动性。经济情况要看未来一个月或者未来一个季度的表现,流动性的好坏要看政策取向。

做好投资,实际上门槛特别高,很难持续把握准确。投资是一个“逆人性”的过程,它跟一般的规律不一样,只有小部分人在这个正常的规律中形成把握相反的方向,所以大部分人是要亏钱的,只有少部分人是挣钱的。

上一篇:如何激励工作中的创造性? 下一篇:并购重组“更好的时代”来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