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教学之精彩课堂细节

时间:2022-07-08 12:39:35

例谈“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教学之精彩课堂细节

问题、学生、教师是基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三大要素,问题推动是基础、教师主导是条件、学生主体的生成与解决是目的,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下图所示,在基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地加以设计与引导,让学生在完成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能产生一些新的主体性求知、求解思维。在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俨然成为问题的主体,他们会迫切地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也会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养成.

课堂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捕得着的东西,它往往是课堂得失与成功的关键。我们在开展基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中,对构建与关注、捕获与利用课堂细节方面进行了行动研究。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和大家分享“问题生成与解决”物理课堂教学的精彩细节与体会。

[案例1]依据认知经验和阅历,优化预设促生成

学习《大气压的应用》教学片断。

师:用吸管吸饮料,饮料为什么能流进嘴里?

生:(多数学生,不假思索)被嘴吸进去的。(符合认知和预设,未能联系已学知识)

师:是吗?那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吸一袋牛奶。(拿出一袋牛奶,轻轻插上吸管)(提高嗓门)谁想吸牛奶?(邀请一位)

师:提个要求,不可以停顿,要一次喝完。

(开始很顺利吸到了很多牛奶,同学们鼓掌,可后来发现袋子瘪瘪的,学生涨红脸还是不能把牛奶吸干净。)

生:(提醒)吹口气后再吸。(果然,他吸完了剩下的牛奶)

师:一次没有吸完,吹气后能吸完。你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如果没有空气,再用力也吸不上饮料。是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嘴里的。

新的教学资源的生成。

师:既然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嘴里,为什么人要不停地吸呢?(学生思考)

师:(拿出一次性纸杯、一瓶果汁、一根吸管)请另一同学来试试。

生:(非常用力,没有成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寻找吸管的问题)啊,吸管上有两个孔,漏气了。

重新预设又促进了新的教学资源的生成。

师:漏气,致使哪里的气体没有被吸走。请对照投影上的图片,能否解释一下吸管吸饮料的物理现象呢?

生:吸力吸走吸管液面上方的空气,使其压强小于饮料瓶液面上的气压,大气压才把饮料“压”入嘴里。

新课程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智慧不是教出来的或学出来的,而是在学生自我认知和体验中品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预设时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有更多的机会或空间,往往这种预设是板块式的弹性设计,而非程序性的线性设计。

案例中具有挑战和喜悦性的实验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营造了一个“实践参与、思维碰撞、主动探究”的“动态”课堂氛围,开启了学生的主体之窗。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富有个性的元素被调动起来,学生的认知问题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新生成,学生的智慧也将成为课堂解决问题的利剑,从而实现基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本意,促进学生的“自主生态化”发展。

[案例2]实物演示,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学习《水循环水资源》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好!先给大家表演魔术“空中生水”。请看我这里有个没有开封的加多宝饮料罐,我先用干燥的毛巾将外壁擦干。变、变……(数秒)同学们,外壁出现了什么?

生:水。

师:我用毛巾擦一下,咦,怎么擦也擦不干?是不是罐子破了?请一位同学来帮我看看。

学生翻转观察饮料罐后回答:没有破,冰冻的。

师:请问,这外壁的水是哪里来的?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水珠。

师:空气中的水蒸气哪里来的?

生: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水蒸气升入空中。

生:人口不断向空中呼出的水蒸气。

师:原来,这罐子上的水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水循环过程。

师:冰、冰晶是固态的水,小水珠和水是液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通过降水如雨、雪、雾、露、霜、雹等形式又回到陆地和海洋。固、液、气三态的水之间循环使得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课堂上,教师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将有利于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降低思维难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物演示法在基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观察、互动合作等活动的经典细节,引起学生兴趣,再从观察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导入的便捷可视化教学策略,它往往能实现由点及面、由感性到理性,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效果。

总之,要把一堂好课奉献给学生,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循循善诱地把握课堂教学细节与学生互动,还需要教师采取最优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未雨绸缪、精心预设每一个环节,生成更具有活力的教学资源,用智慧将基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课堂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基金项目: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上一篇:让语文课多一点课堂文化 下一篇:学校教育的几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