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优化:努力加强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

时间:2022-07-08 12:01:26

结构优化:努力加强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已持续数年处于潜在增长速度的上沿,并于近一段时间明显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显然,当前宏观调控要着力于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并以多项政策手段(包括特别国债)的配合来对冲流动性,防抑通货膨胀。但这还主要是从总量角度考虑的“需求管理”,同时还要看到结构方面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它是全面考虑宏观调控的另一重要视角。从结构的角度考虑,迫切需要实施适当的“供给管理”――而这却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方面。

常见的一个认识误区,是认为我国既然存在流动性过剩,则意味着“钱多得用不了”,由此,很有可能引出政府主体的两种不当倾向和行为:一是不加节制地把可用财力用于政府有偏好的“形象工程”等项目;二是简单化地以“一刀切”方式压缩控制总量和规模。其实流动性过剩只是对于国民经济中银根总体状态上具有偏松压力的一种描述,和关于总供需对应程度发展态势的一种判断,而决不简单等于“钱多得用不了”;政府以调控来化解这种过剩,除了运用必要的抽紧银根措施防止总需求膨胀之外,还应当注重以适当的优化结构对策增加有效供给,即把可用的资金有选择、有重点地投到增加那些为经济社会急需的产品和服务的方面,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从而促进总供需平衡。

我国在近三十年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效应的有力支撑下,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为在资源、环境制约下有效地化解种种矛盾,特别需要的是把可用财力、有限资源更多地投入那些经济和社会的薄弱方面和“短线”领域,来增加有效供给。比如: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元经济”体,为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在广阔的农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合理的城镇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快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需要在一个历史时期中投入天文数字的财力。面对新农村建设,我们的钱不是多了,而是仍然投入不足。

――我国的区域间差异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所扩大,亟需通过合理的统筹协调来有效地贯彻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控制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也需要为数可观的财力,可用的钱不是多了,而是还很不足。

――我国在争取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亟待增加供给。如实行义务教育全面免费、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健全已有的城市居民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和在全国农村也实施“低保”制度;发展城镇住房基本保障制度;保护生态、治理污染以改进城乡人居环境等等,莫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可用的钱只嫌其少,不嫌其多。

――我国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走创新型国家之路。为支持从发展基础科研、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各个方面的自主创新,必须在实行科技体制和管理体系改革的同时,下决心增加科技投入,而当前这方面的资金需要尚未得到很好满足,我们仍然是处于资金制约之下的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状态。

总之,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决非等于“可用资金过剩”,决不是“钱多得不得了”,我国现阶段也并不存在“钱多得花不出去”的问题。我们决不应被某些金融指标的形式表述所迷惑而简单地实行“一刀切”式的总量紧缩,也决不应不加节制地把宝贵的资金和资源用于那些经济结构中的长线领域和不属急需的方面。我国宏观调控消解“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正确的原则,应当是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同时,针对市场缺陷和市场发育不足而带来的功能不足,以优化结构的供给管理配合总量角度的需求管理,合理地发挥政府以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统筹协调、着眼全局追求综合效益和长远发展后劲的作用,用好用活政府资金,吸引带动民间财力和社会财力,力争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可动员的资金和宝贵的资源,引导到加强我国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诸方面,这是在经济周期交替中尽可能平稳拉长高速增长期而落实现代化“三步走”总战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要领,也是在现阶段坚持“发展”硬道理、并以“科学发展”要素提升这个硬道理而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关键。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上一篇:中美政府绩效审计的比较与思考 下一篇:会计造假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