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

时间:2022-07-07 10:18:42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具有相关性。该文在回顾相关文献基础上,界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绩效的内涵,阐述了影响组织绩效的主要因素,并分析研究了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广泛使用的是Wright&McMahan(1992)[ ]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做出的定义,即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的人力资源配置活动。研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需要一个正确揭示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以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Katz&Kahn(1978)[ ]认为角色是组织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的角色不仅指个体角色,而且包括社会系统中的多重角色、多重角色安排者和多重角色评价者,他们进一步将角色行为定义为个体的一种与组织其他个体的重复行为紧密相关的结果可预见的重复行为。行为理论源于角色理论,它关注员工与组织之间相互依赖的角色行为。行为理论认为员工的行为是战略及组织绩效的中介变量,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是为了诱导或控制员工的态度或行为,不同组织的战略管理会造成不同的态度与行为。由于企业的战略需要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不同,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随之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重要工具,传递员工需要做出行为的信号,审核员工行为表现,达到组织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组织通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激发出的相应角色行为是其获得竞争优势、提升组织绩效的关键。

二、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组织完成任务的质量、效率、数量及盈利状况等。组织绩效的实现是建立在单位个体绩效实现的基础之上,组织绩效需要做的即为将绩效进行科学有效地分解到各个员工上,只有个体完成了绩效,组织才能顺利完成整体绩效。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主要为:减少人力资本、优化业务流程、增强组织学习能力等。

减少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本是影响组织绩效中重要部分,从经济学角度讲,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组织的人力成本,也就提高了组织的绩效。人力成本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获取人力资源的成本,为了获得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二是使用雇员所支付的工资、福利、培训等费用;三是员工的流动成本,是指替换离职员工及寻找新员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费用[ ]。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和维持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减少企业支出,增加企业收益。

优化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指支持生产流程、并包含一定逻辑关联的任务,运用组织资源辅助实现组织目标的所有服务流程。所谓优化业务流程是指对组织既有流程的修订或改造,使之获得更高的效率。业务流程的优化可以使公司提高组织业务的运行效率,缩短业务流转周期。周期的缩短意味着原材料库存的减少,流转半成品的减少,产品库存的减少,这样可以减少公司流动资金的占用,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增强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是指一个组织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总和[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必竞争对手学得更好、更快,这些都依赖于组织学习能力的高低。组织的学习能力能够影响员工的学习氛围,直接关系到组织能否构建成学习型组织。学习有助于员工形成统一的目标,并且通过学习快速实现知识共享和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增强企业的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特征和组织绩效之间保持一定的递进关系,它通过对员工团队特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组织绩效。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特征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力内含于每个员工身上,并不会自发、直接地为组织创造财富,而是需要通过管理者借助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激发员工的某种潜能,促使其成为组织发展的力量源泉。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事选拔对员工特征的影响。通过科学的选拔策略,企业可以聘用到一些理解企业情况,并真正有意加入企业的员工,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且高效、主动地完成任务。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事调配政策对员工特征的影响。企业通过合理的用人政策对员工做出合理的安排与匹配,实现每个员工能力的最大发挥。企业通过给予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与平台,使员工体会到组织对其的重视与关心,进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工作的积极性[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政策对员工特征的影响。有效的激励政策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将薪酬与工作绩效结合,有助于对员工形成正向的激励,在组织中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氛围,让员工切实理解到他们的工作成果是与其工资报酬直接挂钩的。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有利于在员工中树立对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对组织的认同程度,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态度,达到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政策对员工特征的影响。职业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及时有效地提供职业培训可以使员工更有效地适应组织环境,降低员工的流动比例。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对员工特征的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可以在员工之间形成融洽的合作氛围,提高组织工作的默契程度以及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员工特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员工特征对组织人力资本的影响。通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动率,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同时低的员工流动性保证了组织团队的稳定,避免出现组织大量成熟员工流失的情况。员工对自己工作满意度提升也有利于其加强对工作技能的提升,增加工作熟练程度,提高组织效率。

员工特征对组织业务流程的影响。组织可以通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目标,削减不必要的活动达到节约人力成本的目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增强其对企业贡献力量的主动性,降低流动性。低的员工流动性有利于保持工作流程的稳定,避免员工岗位不断变化带来的人力成本增加。

员工特征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员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这将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组织,增强组织发展的能力。同时,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有利于汇集员工的智慧,形成科学民主的气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绩效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组织绩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的特点。随着当前企业环境全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也要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在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大背景下,员工行为、员工态度、员工知识、员工技能、员工效率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挥作用。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要保持一致,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所以企业应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适时对员工进行培训,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

上一篇:沱湖大闸蟹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四川地区校企合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