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研讨及建议

时间:2022-07-07 10:11:37

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研讨及建议

作者:马澜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1研究意义

医药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在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集中表现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较慢,行业内一些关键、共性技术尚未突破;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中药现代化进程较慢,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相当一部分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品种仍属空白。对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就是要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改变以仿为主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探讨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医药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分析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文献不多,已有文献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一种是视医药制造业创新为综合系统,由投入、产出和支持环境构成,如李晓梅等认为产业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创新和外部环境不同而带来创新能力的差异,但对于支持环境系统的指标设计众多,莫衷一是。另一种是将医药制造业创新视为投入与产出的经济过程,如邹鲜红等、张永庆等从人力投入、资金投入来分析比较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各学者对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多以区域性评价为主要内容,如吉生保等运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发现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总体上表现为轻微的衰退,与之相伴的还有波动性较大、区域增长不平衡的特点;邹鲜红等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R&D投入前20位的省份(直辖市)进行技术创新相对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其实,在医药制造业的不同投入当中,各投入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拟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使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其内部3个子产业(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生物和生化制品的制造业)的创新投入与产出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各投入要素对产业创新的作用程度,从而为提升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探求对策。

2评价指标

创新系统是把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投入转化为创新的经济系统。技术创新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经济过程,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多种资源的投入,其中包括人员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投入主要包括R&D投入与非R&D投入[1]。国内众多学者建立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选取上观点基本一致,据此,兼顾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非R&D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企业均值(人年/个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等5个指标来反映创新的人员和资本投入;创新产出则使用新产品产值占当年总产值比重、利润占当年总产值的比重、企业年均专利申请和拥有数(项/个企业)共3个指标来说明,详见表1所示。要考察产业的创新能力,需要综合考虑该产业及其内部子产业在一段时间内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因此本文拟采取面板数据分析模式,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细化分析。

3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将创新产出作为因变量参考数列即母序列,将创新投入作为自变量比较数列即子序列,从而考察创新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力。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灰色关联度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设系统行为序列为:(式略)如果原始变量序列具有不同的量纲或数量级,为了保证指标的可计算性,消除数量级大小不同的影响,需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本文运用初值法,即每个数列均除以该数列第1个数,从而得到新数列,即:(式略)采用上述方法将数据标准化以后进行序列关联分析。由于本文在创新产出指标中选取了3个指标作为衡量标准,而在做关联度分析时为了能得到一个创新产出的综合指标,需要对3个产出指标进行合并,因此,本文通过采用信息熵方法来确定3个分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再对3个分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信息熵是系统均衡与有序化程度的度量,它完全建立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客观性比较强[3],其计算步骤如下:首先,将产业的创新产出作为一个系统。设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序号,i=1,2,…,m;j为被评价产业序号,j=1,2,…,n;yij为第j个产业的第i指标的值。计算第i个指标下第j个产业的指标值的比重为:(式略)总结以上方法的使用步骤为:先以信息熵的方法求解3个创新产出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创新产出综合指标作为母序列;然后将母序列和其他5个创新投入指标按初值法标准化;最后计算标准化以后的创新投入子序列与创新产出综合指标母序列的灰色关联度,关联度越高,说明该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力越强。

4实证分析

本文按上述指标体系,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9年、2010年)中选取2004—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其内部3个子行业(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的数据进行整理,详见表2所示;创新产出3个指标的权重及综合后的创新产出综合指标如(表略)。在此基础上,将序列数据标准化,计算各产业创新产出母序列与创新投入子序列的关联度,整理排序如(表略)。

5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结果来看,各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关联度均值仅为0.655,中度关联。总体而言,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其内部子行业的各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作用程度不强,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从R&D经费投入对产业创新产出的关联性来看,理论上说,R&D最具创新性,R&D经费投入对创新的影响应该举足轻重,但结果表明:在5个投入因素中,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与创新产出的关联度排序靠后,此关联度在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排序第3、在中成药制造业中排序第3、在对R&D经费依赖性最高的生物和生化制品的制造业中排序仅为第4。这说明我国R&D经费的投入强度过低,R&D经费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效果不佳。事实上,我国医药制造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2006年美国医药制造业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为21.63%,日本为15.04%,英国为23.02%,而中国仅为为1.7%。从非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对产业创新产出的关联性来看,在5个投入因素中,此关联度排序位居第4、第5的末位,说明非R&D经费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力较次。非R&D经费包括国内技术购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与消化吸收4项经费。同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一样,我国非R&D经费投入强度也很低,如2009年非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1.14%,非R&D经费内部支出当中国内技术购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比重分别为9.6%、5.4%、5.0%,80%为技术改造支出。低强度的非R&D经费投入、低比重的技术购买引进费用,尤其是低比重的消化吸收经费,导致非R&D经费投入的创新产出作用不明显。从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产业创新产出的关联性来看,该投入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力居中,此关联度排序位居第2、第3位。新产品开发是医药制造业发展的生命线,新药研发也是“十一五”期间医药制造业的主攻内容,从关联度的数值来看,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强,但与上述问题一样,若要提高两者的关联度,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强度尚需提高。从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对产业创新产出的关联性来看,该投入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力几近居首位,除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中的该项关联度排第3,在医药制造业整体,以及在化学药品制造业和中成药制造业中关联度均排第1。结合前面费用投入对创新产出效果的分析来看,科技人才的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效果明显优于资金投入的效果,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活动缺乏规模经济性。该投入因素在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中的关联度排第3,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说明我国目前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中的科技人员投入尚不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从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按企业均值对产业创新产出的关联性来看,该投入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力几近居于末位,除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中该项关联度排第1,受R&D经费不足的影响,整体来说,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活动人力投入强度较弱,创新产出效率不高。医药制造业及其下属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的此项关联度均低于0.6,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情况属例外,这是由行业的技术特征、政策扶持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经上述关联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其内部子行业的产业创新存在经费投入短缺、产业集聚水平很低、缺乏规模经济性、R&D人力投入不足、医药科技人才结构亟待提升等问题,因此,要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其内部子行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益,我国医药制造业需走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创新经费投入,重组产业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完善知识产权保障,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上一篇:电力系统中光缆技术运用 下一篇:高校信息专业C语言教学改进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