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疲软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7-07 02:37:20

试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疲软的原因及对策

一、普通高中学习疲软的原因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高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普通高中也越来越多,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引起关注。由于初中打下的基础较差,导致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成绩较差。如笔者所在的一所县城普通高中,中考成绩基本在B等以下,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百分制,学生中考各科平均分基本都在50分以下。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更是多种多样,如有的上课昏昏欲睡,边听课边神游它处;有的作业马马虎虎,甚至经常不交作业;还有的虽经教师苦口婆心,甚至家校联合,端正其学习态度,但看到的反而是其越发反叛的一面;作为班主任,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为什么我们教师的辛勤付出却见不到预期的效果?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探讨他们学习疲软的原因。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认为他们无心向学,无可救药,这样不但帮不了学生,反而会使学生从教师的态度中看到自己的“末日”,只好用叛逆的一面来逃避现实。这样,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学习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都有可能影响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的提高。

1. 学生基础的影响。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起点低,在原来的初中学习时往往就感到比较吃力,进入高中后,发现高中的难度比初中更大,心中往往就会出现畏难情绪,从而导致产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而这样的心态又必然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又更加导致学习不积极。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很多学生最终读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只能辍学。因而,普通高中学生流失率往往都比较高。

2. 学习环境的影响。为什么重点高中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的勤奋程度会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智力因素,即学习起点的差异外,学习环境的影响也相当大。学生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自然就会对自己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大部分学生的水平决定了这个集体在学业上可追求的高度,一种模糊的目标早在集体形成之初就被客观现实决定下来。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过高的目标要求不仅是不切实际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其次,人是受环境影响而且带有一定惰性的动物,假如他感觉在所处的环境中可以“安身立命”而没有危机感的话,自然而然惰性就产生了。同样道理,学生感觉他在所处的班级中没有危机感的话,学生在学业上也会停止进取,转而探索另一方面的发展。相反的,在学生的努力还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之前,他们的努力不可能停止,除非他们放弃了融入这一集体的念头。这就是学习上的“僵化”现象。

3. 学习动机强弱的影响。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心理学认为,面对有相当难度的学习任务,动机太弱使人没有上进心,不能专心听课,不愿动脑筋,不能完成作业;而动机太强则使人太过紧张,易产生过度焦虑,心理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思维混乱等症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期开始就处于学习动机很弱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的学生不论成绩好坏,起点高低,都曾经有过努力奋发的过程,只是在屡次的失败之后有的人产生了自我怀疑,最终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态度。而这种由学习所带来的挫败感,大多数来自于学生对学业难度的错误评价,用过于强烈的动机去应付复杂而艰巨的学习任务,而这种情况在中下层次的学生当中尤为明显。

4. 自我价值评价的影响。肯定自我的价值,维持自尊、自信,保持愉快的心情是不论哪一个阶层的人都共同追求的目标。对于普通高中在校的学生来讲,学习成绩并不是他们认为最代表个人能力的标尺。招生时按照中考成绩录取到普通高中的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决定了他们在学业上“屈居人下”,于是他们就寻求通过别的途径去证明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所以往往在普通高中,学生当中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标准呈现“多元化”现象,学习气氛不够浓,因为成绩那只是评价标准“之一”,而不是“唯一”。他们在同学当中的“受欢迎程度”才是影响他们每日喜怒哀乐的重要因素,他们会谈论学习以外而自己又“得心应手”的话题,电脑、游戏、漫画、体育、明星等等,维持人际交往和每日的“好心情”,这既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寄托。

二、解决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疲软的对策

目标的“多元化”和不集中是普通高中学生的一大特点,也是教师教学和管理上最棘手的问题。21世纪正在以比以往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不能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教育学生的目标也应该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的建设者,也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使学生明确基本的道德标准,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展现各自所长,学有所成,服务社会。

1. 正视基础,制定恰当目标。既然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起点低,那么我们教师在开学之初,就不要为他们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目标。比如,一开始不要给学生说什么重点大学的美好,不要为他们制定一个为了考重点而努力的目标。教师可以说一说普通本科院校甚至高职的美好前途。鼓励学生既然选择了读高中,就要想办法完成高中学业并考上高职乃至本科。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这样的目标就相当符合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也容易达到,所以往往比较容易操作,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得到激发。而当学生成绩有所进步之后,我们再在具体科目上提出稍高一点的目标,这样学生就容易不断取得进步。

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普通高中虽然无法具备重点高中那种学习氛围,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目标以后,营造出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积极主动的班级学习环境。实际上这是最考验班主任能力的一项工作。在这方面,我认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善于使用目标激励,另一方面要讲究工作方法。对于普通高中,班主任尤其要勤下班,只有勤下班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班主任要善于与学生沟通,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通过沟通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们以前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理念;了解学生的认识潜能、发育状况、身体素质、情感发展和行为动机,尤其是他们是怎样学习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的观点、态度和不同的价值观念都有所尊重。班主任要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而不是学生主张的裁判。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齐心协力,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把班级搞好。三是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拖而不决。

3. 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让学习者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越是处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危机意识和浮躁的心态越明显,他们需要学习上的成就感来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我们要告诉他们,来到这里读高中而不到外面“打工”的选择是对的,并不是浪费时间,因为学习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读高中乃至今后读本科或高职的意义所在,通过不断完成恰当的学习目标来稳定中下层次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安心追求学习上的成功。

4.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自我价值评价。对于普通高中在校的学生来讲,虽然学生当中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标准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多元化”现象,但也同样要让学生明确并认同,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却是评价标准“之一”,引导学生认同在学校里,必须把提高学业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其次才是电脑、游戏、漫画、体育、明星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自我价值评价,这样对带动学生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发掘潜能 助力成长 下一篇:我的内心温热并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