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7 01:58:11

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

摘 要: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语域理论体现了语境对语言的制约关系。它力图研究和揭示语言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及规则,以帮助语言使用者了解和掌握语境对语言的制约规律。本文在梳理语域理论的形成、模式、发展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语域理论在交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语域理论 交际 应用

语域概念最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目前语域一词已成为语言学领域常用术语之一。但是在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里,它的含义是有差别的。普通语言学里的语域主要针对词汇而言。在社会语言学里,语域指“根据使用目的而形成的语言变体”(Hudson,1996:45)。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此基础上对语域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语域理论。

一、对语域理论的认识

1.语域理论的形成

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语境”(context)这个术语,他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文化语境”是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弗思(John Rupert Firth)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境”这个术语,他将情景语境因素归纳为参与者的有关特征、相关事物及言语活动产生的影响。韩礼德从弗思的“情境语境”得到启示,于1964年提出“语域”(registers)这个术语。将语域定义为“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2.语域理论的模式

韩礼德认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是一个统一层面的两种表现形式。文化语境是潜在的抽象的;情景语境是具体的,直接与语言发生关系,是语言活动以语篇生成的直接环境。他认为情景语境有三个变量: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也就是话语范围及整个语言事件的背景。如交谈的话题(subject matter)及话语中的场地(setting)等情景因素。语场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概念语域,如,科技英语、法律英语、宗教英语等。语旨指参与者之间关系的集合。语旨可分为个人语旨和功能语旨。语境中的角色关系便是个人语旨,它影响交际双方使用语言时的正式程度。而人与人交往时要实现的交际意图就是功能语旨。如,某些商品的使用说明书,是为了指导用户正确使用物品。语式,是指语篇的语言载体形式。主要有口语形式和书面形式两种。语言在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就会产生一个功能变体――语域。

语境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三种意义同时在词汇、语法层上得以体现。概念意义通常在句子的及物系统(transitivety)和单词的词汇意义以及各种语言结构等级上的逻辑关系中得到体现;人际意义通常在句子的语气和情态系统以及词汇的态度意义和语调系统上得到体现。语篇意义通常在句子的主位结构(thematre structure)、声调群中的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和句子以及比句子更大的单位间的衔接上得到体现。语境的三个变项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引起交流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话语范围的变更引起概念意义的变化,由此形成不同领域的语域,如特殊用途用语和通用英语的划分;话语基调的不同会产生人际意义的不同,形成在正式程度、礼貌程度等方面不同的语域,如正式与非正式,礼貌与熟稔语体之分;由于话语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语域,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篇意义上,如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

3.语域理论的局限性

尽管语域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语篇分析、文体分析、翻译及教学中,但仍有其局限性。语域分析是从“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入手探讨语言形式与情景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放在对语言变体的词汇和语法特征的描写上,并通过这种语言形式特征来描述语篇,所以这种语篇分析是表层性描述阶段,它不能揭示语言形式的限定因素及语篇的宏观组织模式。庞继贤认为语域描述了词汇、语法的表层形式出现频率,分析解释了一个特定的语言功能变体,但不能解释语篇的交际特征,不能解释为什么在特定语篇中某种语言现象出现频率的高低。

语域分析局限性的另一方面,是认为根据某一语篇变体中的词汇和语法特征出现的频率将语域区分为某种次语种,这种划分语篇的标准是含糊的、粗糙的,有时不能有效地区分体裁。

最后,语域理论认为语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个体要讲的话。把语境要素看成静态、孤立的单一个体。程雨民则认为,语境不一定能完全支配语言的运用,语境与语言并非是必然的关系。何兆熊认为交际环境是动态的。语境先于交际过程而存在,交际受控于语境。人在发展变化的语言交际中,不但要适应交际环境,而且要能够凭借语言及非语言手段构造有利语境的条件,以便达到交际目的。

4.语域理论的发展

Martin和Leckie Tarry分别对Halliday的语域理论作出了拓展。

在Halliday的语域理论模式中,语域被看作是一个意义概念,是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来支配的。语域和体裁(genre)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即都是意义层次的概念。把体裁称为“修辞方式”(rhetorical mode),划归话语方式的一部分。但是Martin认为语域是情景语境的代名词,是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集合。认为体裁属于更高层次的符号系统,不仅包括语言活动本身,还包括社会行为和行动。他把体裁看作文化层次的概念,是观念形态的表现,而把语域看作语境层的概念,是实现体裁的。他提供了一个确定体裁地位的框架,即观念形态由体裁体现,体裁由语域体现,语域由意义体现,意义由语法体现,语法由音系体现。Martin强调语域三要素的社会性,主张将语域理论与语类分析结合起来分析语篇,以补充语域理论的不足。

Leckie Tarry着重指出了语场的作用,对三变量作了动态的分析。她用活动场所、参与者和语义域来区分不同的语场,认为活动场所是语域中最基本的要素,它们可以影响语场和语旨中其他因素的选择。

二、语域理论在交际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是第一位的。在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选择不同的语言变体实现不同的交际功能。而人们学习外语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选择错误的语域和混淆不同的语域。

语言的意义不仅来自词汇、语法本身,也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环境的不同使用的语域(register)也不同。在特定的场合选择与之匹配的类型的语域进行交流,才能实现有效的交际功能。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举例分析语域理论在交际中的应用。

1.在词汇中的应用

在一定的场合选用恰当的词语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难题。因为词汇的使用要求明确语体,在严肃的场合就使用正式的词汇,在随便的场合应使用非正式的词汇,否则就会词不达意而弄出笑话。此外,同一个词语出现在不同语域中,语意会发生变化,比如policy,通用英语中是“政策”,贸易中是“保险单”;outstanding通用英语中意思为“杰出的”,商务中是“未付款的,应收的”;outlet通用英语中是“出路”,销售中指“销路,商店”;draft,通用英语中是“草稿”,贸易中是“汇票”;credit,通用英语中是“学分;名誉”,贸易中是“信用”、“贷款”;overhead通用英语中是“在头上的,上空的”,商务中是“常用开支(企业一般管理费用)”;order一词,通用英语中是“命令”,商务中则是“订货”,而在餐厅里,指“点菜”;margin通用英语中是“边缘,页边空白”,商务中是“利润”,等等。

2.在语句中的应用

例1:开始上课时,学生起立,老师说:“Sit down please.”

在某公司办公室,接待员对客户说“Sit down please.”。

“Sit down please.”是用在正规的场合,表示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指令。课堂是正规的场合,老师对学生说“Sit down please.”,指示学生坐下,准备开始上课。接待员在办公室接待客户,尽管也是正式场合,但是接待员与客户之间并非上下级的关系,因此使用“Sit down please.”听上去有不得体、不协调的感觉。应该选用“Take your seat please.”,以显示出接待员对客户的尊重和友好。

例2:(1)Dear Sir,I must apologize for the delay in replying to your letter dated 20th October regarding...

(2)I’m very sorry not to have got round to write to you before now...

第一句是写商业信函时所选择的语域,而第二句是给朋友写信时选用的语域。可见语域的选择取决于写信的对象不同。再如,你想知道对方是否能够参加下周的会议,若写给朋友,可写:Let me know if you can come for the meeting next week.若是写给你的领导,或者陌生人的话,可用:Please kindly inform us of your availability for the meeting to be held next week.

不仅是写信时,日常交际中,也应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域,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如:你要邀请一个朋友来共度周末的话,你可以对他说:“How about coming down to stay with us for weekend?”但是,如果邀请的是领导,就应改为:“We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come for the weekend.”

3.在语篇中的应用

例1:Text A

Now I have to change to the final size drill I require,which is three-quarters of an inch diameter,and this is called a morsetaper sleeve.

A slower speed for a larger drill.

Nice even feed should give a reasonable finish to the hole.

Applying coolant periodically.This is mainly for lubrication rather than cooling.

Almost to depth now.

Right,withdraw the drill.

That’s fine.

Text B

1.Select required drill.

2.Mount drill in tailstock.Use taper sleeves as necessary.

3.Set speed and start machine spindle.

4.Position tailstock to workpiece.

5.Apply firm even pressure to tailstock handwheel to feed drill into workpiece.

6.Apply coolant frequently.

7.Drill hole to depth.

8.Withdraw drill.

9.Stop machine.

上文摘自哈钦森和沃特斯1981年所著《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在ESP中的应用》。对比A、B两篇语篇,可看出,虽然二者的功能语旨都相同,是关于车床使用的说明。主题内容也相同,讲解如何在车床上钻孔。但是话语范围的“场所”是不同的。并且二者的语式不同。A篇为车床使用示范录像带的解说词,是口头的,随意流畅;B篇为车床使用说明书,是书面的,非常正规,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域。

三、结语

学会区分语域对于成功地进行社交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变体有助于学习者在不同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培养他们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此外,语域的预测功能还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根据所处的语境预测出交际的内容,也可根据语篇来预测语篇的语境。语场可以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及时间、地点等,语旨可预测说话者的身份及关系。语域的封闭性愈强,其预测性愈强,反之则弱。总之,语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特定语篇产生的背景,有利于对语篇的深层意义进行合理的而不是主观的推测,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情景角度分析语篇构建的得体性。因此,外语学习者应该用语域理论作指导,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使用得体的语言,以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世禄.ESP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李敏.浅谈系统功能语言学[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刘士川.浅谈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系统、功能与语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7).

[5]陆文静.论语域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

[6].语域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7,(43).

[7]汪少华.语域理论新探[J].山东外语教学,2000,(2).

[8]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9]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4,(1).

上一篇:用新的翻译标准分析《骆驼祥子》英译本 下一篇:语言的声乐特质对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