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绿化建设探析

时间:2022-07-07 12:31:47

中小城市绿化建设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市化建设成绩显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这种发展的背后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特别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讲,往往由于政府重视程度、资金等问题方面的不足,使其遭受的的环境破坏更加严重。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城市绿化建设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力在美化城市容貌、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下面,本文就对中小城市绿化建设进行探讨,以为中小城市的绿化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城市;绿化建设;分析

城市绿化建设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其已经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必要组成。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气被排放,全球气候面临着变暖的危机,而城市绿化建设作为对生态环境加以改善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显得重要起来。但是,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城市绿化基础薄弱的现象,特别是中小城市,在绿化覆盖率、绿化景观建设、速效绿化转变上曝露出了许多问题,加之中小城市在城市中的巨大比例,使得中小城市成为了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那么中小城市绿化建设如何合理地加以实施呢?这即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内容。

一、中小城市绿化建设概念

中小城市绿化建设指的是改善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基础上,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组成及演替规律,运用生态学的技术和原来,将植物群落作为基本的绿化单位,艺术而科学对中小城市绿地的地带性群落特征进行再现。从中小城市绿地系统的角度出发,绿地的规模和布局均应重视对景观机构薄弱环节的弥补,考虑人口密度、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绿地服务半径及防灾等多方面的需求加以布局,并从自然过程和市民生存环境的连续性、整体性,重视廊道的贯通性和绿地的镶嵌性,将自然要素同人工要素合理整合,形成绿色的生态网络系统。从绿地群落的角度出发,应尊重自然相关规律,构建功能多样、结构复杂及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提高发展、更新和自我维护的能力,增强绿地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以最终实现中小城市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城市绿化建设组成

依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可以将中小城市的绿化建设分为广场、公园绿化建设,居住区绿化建设和街道绿化建设三个部分。

第一,广场、公园绿化建设。依据广场、公园的地形特点、功能和规模,通过对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的组织,将广场、公园的园林植物艺术塑造成生动的自然景观,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从而满足市民观赏、游憩的要求;第二,居住区绿化建设。依据居住区的地形特点、建筑形态和规模,从空间和平面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用地的合理规划,对景观层次的合理安排,价值配备相应的设施,来达到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优化,促进居住区整体风格和意境塑造的和谐,从而实现居民环境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提高;第三,街道绿化。依据街道建筑的特色与布局,通过立体化的植物配植,营造出优美的景观线,从而将街道特色进一步彰显,并达到美化环境、降噪、防尘、遮阴的效果。

三、中小城市绿化建设原则

中小城市绿化建设应秉承经济性、社会性、生态性、地域性、历史性五方面的原则。

第一,经济性原则。依据地方经济条件和中小城市的发展规划,注重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合理地使用植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反对资源浪费,提倡实用简约;第二,社会性原则。在中小城市绿化景观中,融入宜人亲切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环境的美化,来提升城市品位,体现城市文化,促进中小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实施规划、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应充分调动公众的经济性,使其积极地参与进来;第三,生态性原则。在塑造环境景观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生态技术,从而将不佳的生态环境加以改善,以维持生态环境的良好,保障中小城市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地域性原则。依据本土植物资源和环境地域特点,来因地制宜对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环境的绿色景观加以创造,避免盲目的按部就班;第五,历史性原则。对于历史性景观应兼顾利用和保护,注重历史保护区内整体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和改造的先后顺序的平滑进行。

四、中小城市绿化建设实施策略

(一)做好中小城市绿化建设规划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其建设规划应当围绕城市规划的整个体系来进行,从而保证绿化建设在整个城市行政辖区的普遍适用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第一,在中小城市绿化建设规划中,应对城市土壤、气候、气味等自然因素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从自身经济条件出发,处理好主观需求和客观现实的联系,使得中小城市的建设规划更加贴近于自然,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第二,以中小城市绿化建设总体规划为指导,搞好居住绿地、公共绿地、风景胜地、专用绿地等各个系统的规划;第三,同中小城市分区的不同特点和功能相结合,构思设计,精心布局,来构建多层次的城市绿色空间,从而使得绿化建设在增加城市绿量的同时,亦起到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

(二)扩展中小城市绿色绿量

在中小城市绿化建设中,由于肩负着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双重任务,易造成阶段性的城市分离,进而影响城市整体上的美感。而强化绿化意识,增加绿化绿量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很好途径。坚持长期规划同短期计划相结合,以道路为轴,坚持有路就栽树,路修建到哪,绿化就跟到哪,从而在城市中构建起了绿化网络,增进来了城市的色彩美感,拉近了城市空间的彼此距离。

(三)打造中小城市绿化品牌

当前,许多地方的绿化建设,只是种花种草、植树造林、建园筑坛,却不讲究质量,只是绿化建设缺乏特色,千园一面,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品牌的创新作用十分有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建设,就应当树立起精品意识,以绿创牌,以绿美城,通过创造名牌的花坛、草坪、苗木、公园等,做到一绿一景观,一绿一精品,来靠绿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档次,打造品牌城市。在中小城市绿化建设中,应做到新、深、精,即追求新意,讲求丰富的内涵和建筑上的精致,将城市绿化品牌当做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四)多元化地绿化投入

城市绿化建设作为一项需较大投入的公益事业,单纯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仅给政府带来财政压力,建设的速度也相当缓慢。因此,应当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形成多元联动的融资新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实施:第一,在一些大范围绿化、公共绿化工程建设中,收益单位适当义务承担一部分费用,来减轻政府的投资压力;第二,将统一的绿化建设项目投入市场,实行管护权、栽植权、收益权合并的拍卖形式,来由外界资金进行建设;第三,对于一些具有特色且规模较小的绿化,可通过出让认养权、冠名权等形式,由有关单位及街道居委会按照统一规划进行建设,从而减少了政府的直接投入。

五、总论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中小城市实施绿化建设,就应转变观念,以整体规划为依据,从大众利益的角度出发,集聚多元化的社会力量,打造城市绿化品牌,以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绿化,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长足发展。

上一篇:可再生能源: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下一篇:对土地规划与管理中新技术运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