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的采光技巧

时间:2022-07-07 12:30:36

浅析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的采光技巧

[摘 要]当代我国的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更多的考虑了美学效果,忽视了采光设计的节能性,以致于一些建筑设计中忽视了自然光资源,过多的依赖人工光源。本文先对国内外建筑采光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现代家居及公共建筑在满足其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采光的方案,并针对自然采光不足的建筑提出了若干优化方法。

[关键词]自然采光 人工照明 节能

中图分类号:TU1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75-01

一、国内外建筑设计中的采光照明现状分析

1.1 国内外建筑自然采光成功案例分析

德国的柏林国会大厦是现代采光技巧运用的一个杰作。为了加大自然光的采光面积,设计者将屋顶设计成了直径40m,高23.5m的嵌有360块镜面倒椎体得到玻璃圆穹。为了减少眩光和辐射,遮光板可以随着日照的方向自动调节角度,有着极强的雕塑。大厦里面的光透过玻璃穹顶向外发射,像一座灯塔,成为柏林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者贝聿铭为了让其获得生动的日光照明效果在美术馆东馆的核心位置设计了一个大尺度的三角中庭。金字塔形的玻璃天窗有着通透的玻璃幕墙,光照随着时间的变化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氛围。贝聿铭把楼梯斜坡交错设计,当自然光射进来时,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

同样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在建筑构造上使用玻璃和开放式钢架结构取代传统建筑的木质材料。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1]。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在玻璃屋顶之下用来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

1.2 苏州大学新校区教学楼采光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对高等教育投入越来越大,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的高校教学楼建成使用。但是,欠于对采光系统基础知识的了解,很多教学楼照明消耗过大,室内照明的采光质量不够理想。下面以苏州大学新校区教学楼为例。该教学楼有40座和80座的小教室,160座、200座和400座的中大型教室。小教室占57%,大教室占43%,42%的教室南面采光,43%的教室北面采光,11%的教室南北双面采光,只有2%的教室东面或西面采光。

经调研,小教室基本可以满足照明效果,而大教室只靠采光外窗只能满足教室一半面积的,北向教室的采光比南边教室的质量低很多,但照度比较均匀。大部分教室的采光设计比较单一,缺乏艺术美感,仅有单侧采光口。教室内光线时强时弱,容易产生眩光使眼睛疲劳,以至于在白天的时候大家选择拉上窗帘开灯进行学习。整体的建筑既不美观又满足不了学生们学习所需的照明需求,造成了资源浪费,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时采光做得好不仅可以为建筑增加装饰性、吸引游客,而且节约大量的能源。但是仍存在很多采光设计尤其像教学楼这样对照明需求较高、自然光的利用地偏低的建筑,应该去考虑自然光采光的重要性,而不应过多的依赖人工光源。

二.现代家居、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中的采光技巧

2.1 家居装饰艺术中的采光技巧

一个完整的家居装修是由家具、空间布局、室内装修形式、软装搭配等一系列织物的颜色,再加上光的运用和灯具艺术造型等共同表现出来。若居室中的光影单一,没变化,就不免缺乏情调。

(一)窗的种类及选择

水平窗的优点就是可以使人的视野开阔,舒展身心;垂直窗与外界的风景构成一幅屏挂幅式画面;落地窗与外界浑然一体,可以增加空间的明亮度;天窗能改变房屋狭小的感觉,在室内观赏外界风景;花格窗和镂花窗:光线照进来有虚有实,很有艺术感觉。

(二)功能上的采光需求

根据光线强度不同,功能也是不同的。客厅是日常活动最多的地方,对采光的要求应以明亮为主;卧室的主要功能是休憩,所以当光线较亮时可配上窗帘使光线变得柔和;书房是办公的重要场所,照度应满足我们的阅读需求应在400LX左右;厨房光线应该要求充足,但是一定要避免阳光直射,尤其是操作台和冰箱。卫生间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可以利用磨砂玻璃等材质作为隔断,在节省空间的同时又可以提高采光。

2.2 公共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中的采光技巧

1、巧妙利用光的物理特性来创造优良的室内环境

光具有投射、折射和反射的特点。建筑设计师们可以利用建筑物中反射、漫射、透射、凝缩,体现出光的质量感,优越感和厚度感[2],把天然光引入室内设计,使它们融为一个整体,创造出现代建筑的光环境。在公共建筑中侧窗可以采用大面积的玻璃获得通透感,亦可以从顶部进行采光,利用光线上强下弱的特性营造建筑物的富于层次魅力的环境氛围。

2、结合利用人工照明

一些比较大的空间因为开窗面积及层高的限制只依靠自然采光达不到照明需求时,还要补充必要的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和自然光相结合,不仅对室内整个光环境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均衡室内的照度均匀度,节约用电。

在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中,玻璃要做防紫外线处理避免光线直射展品。灯具上要安装隔热工具,避免对展品造成损害。展台的亮度与周边环境的亮度对比不宜太大,保持平衡有助于营造观赏的照明氛围。图书馆的大厅采用自然采光,灯光点缀,用嵌入天顶的筒灯照明。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采用大量的自然光线是最佳选择,但也要灯光加以辅助,切忌五颜六色对儿童的视力会产生影响。办公室工作的时间一般是白天,所以充分利用自然照明来构建舒适环境很有必要。在办公室中最宜采用荧光灯,将灯设置在办公区的两侧,办公桌最好采用无荧光的装饰材料。

三、建筑先天自然采光不足的优化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先天采光不足的建筑比比皆是,人们通常解决室内昏暗的办法就是利用大量的照明,这与我们倡导的走建设节约型社会道路的思想相悖。如何在减少照明的前提下能使空间变得光亮宽敞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利用色彩的强烈对比

大面积的使用浅色系列的地板、瓷砖等装修材料。选择的材料具有反光感,对提升空间的亮度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小面积的使用深色可以与浅色家具产生明暗强弱的对比,利用明与暗、虚与实,提亮居室的明度,拉远空间距离,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3.2 巧妙的空间设计与透视利用

利用玻璃、线帘、半高的隔屏,让视觉效果有空间延展的感觉。采用开放式大空间,中间靠家具、屏风分出层次,扩大落地窗的使用面积[3]。

3.3 选择质感通透的装饰材料

居室使用通透性较好的材料会使空间显得开阔,材质前后搭配一致,使人产生延伸感,镂空的设计也会起到很好的装饰调节效果。

3.4 巧用照明

光源在立体空间中可以塑造令人寻味的层次感。有针对性的进行局部照明和间接照明课改善空间的狭窄感。避免大面积的使用照明,要有明确的照明目的,选用高效率的光源和灯具,最大限度的使用自然光,提高房间的反射率。

结语: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采光的重要性,通过对建筑功能的分析,巧妙地利用色彩、空间设计与透视、窗的选择和通透装饰材料的运用来加大自然光源的利用率。将自然光源和人工照明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满足建筑照明要求和装饰需求的同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明月 单全.从日本建筑文化看中国建筑设计的民族性[J].长安大学.2013.11

[2] 谢浩.公共建筑天然光环境设计――以博览建筑的采光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门窗.2010.10

[3] 袁朝晖.上海城市住房保障问题与低收入家庭住宅设计的发展策略[J].同济大学.2008

上一篇: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综述 下一篇: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忘”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