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07 10:44:29

物理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关注。文章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物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创新; 创新学习;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摇篮。创新性的劳动,发明和使用工具让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历史的变迁,源于人们不甘于现状,敢于创新,旧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各种束缚,建立新的社会体系;生产力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的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的创新能力。瓦特的蒸汽机,伽利略的理想试验,法拉第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计算机的发明和升级。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梦想“象鸟一样在空中飞翔”,也被怀特兄弟征服了……。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创新,人们现在也许还在马背上玩着“弯弓射雕”的游戏。

创新能力是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即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而物理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学习过程更适合于探究,学习物理容易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的好奇,有意或无意的形成各种猜想。物理课堂教学中只要老师适时指把握着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更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合理设计教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合理的教学设计(备课)是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整个设计的思路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标。在教学设计中我需要有规范性的推理及示范性演练,但是更需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即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设计决不能避开学生,闭门造车。因此正确教学设计模型有两种情况可选,一是 “双主模式”(老师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另一种是“学生中心模式”(以学生活动开展为课堂推进的主旋律。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思考与设计,学生动手,老师只给予适当的纠正与点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去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动手和思考中寻求成功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初中物理,“研究单摆周期”的一节课设计,可以先由单摆的摆动提出疑问:单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让学生自主猜想,合理选择器材独立验证,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单摆的摆动快慢只与摆长有关)。整个课堂设计是完全开放的,最后让学生对一个走时不准的摆钟进行调整,提出自己的方案。整个一节课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

关于教学过程,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看,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教学过程都进行过各种的探索和解释。如,孔子关于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主张,可以概括为学、思、行。夸美纽斯认为教学是从观察到理解、记忆,从感知事物到文字、概念…… 。

由于受环境影响,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载着课堂,认为一节课老师将问题处理得有越清晰,越透彻、课堂教学越成功。学生理解了,老师轻松了。所以出现了满堂灌,独角戏等现象。老师的思维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更是无稽之谈。目前大多数教育专家已经有所觉悟,提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改变课堂角色,教师不是课堂的主体,也不是处理问题的大师。教师合理的角色是教学进展的引导者,问题提出的催化剂,问题讨论的评论员,结论得出的书记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言、思、学、行主宰着课堂。

1.课堂教学,让学生有说话的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主宰着课堂,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不能搞满堂灌,唱独角戏,学生要有说话的空间。学生在课堂的合理发言,老师不能干涉,更不能制止,不能追求课堂纪律的安静。相反,我们更需要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生不说,我们要给予引导,创造环境,让他们将说不出的话说出来。只有让学生说,他们才能贯注的听,才能去思考,才能去动手,才能去创新。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坚持:学生能说的,老师坚决不说。学生不能说的,老师尽量少说。学生说清楚了,要将他们说糊涂,让学生在疑问中发现新的问题。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真正效果。

2.淡化知识,强调方法,为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人们常“活到老学到老”。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进步的社会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才能满足需要,学校学习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因此,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方法的培养,一方面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开展创新创造条件。

如何进行方法的培养呢?

(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法

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实验验证,整理数据,得出结论。老师提出问题后,探究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协作完成。当困难出现时,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能做的不需要代办,也不能代办。

如:探究电路的电流大小(欧姆定律)时,学生知道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概念后探究过程完全可以独立完成。特别是实验设计,能亲自体验“控制变量”的探究法的应用价值。

(2)回顾历史,让学生重新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

历史上,每一位科学家都有不平凡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没有瓦特的创新,人们还不知在手工劳动中摸索多少年。没有法拉第的创新,就没有电气时代。没有爱因斯坦的创新,就没有核能的开发与利用… …。每一位科学家的不平凡的创新经历都会给学生一个震撼。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把握机会,合理引导,一定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创造条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是全方位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所以教学中,我们需要创造条件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在课外这样一片自由的空间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在课外他们没有依托,只能依靠自己。独立让他们积极思考,思考让他们成功,成功让他们增强信心也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一旦建立了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有了动力,创造性学习就没有问题了。

电动机一节课的教学完成以后,学生感觉理论离实际非常遥远。当你提出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台电动机,学生会感觉不可思议。在你给予适当的提示和鼓励后学生仍然会将信将疑。不过,第二天只要有一位学生带来自己的“作品”,课堂你帮助调试后,电动机转起来了,这时这位学生一定非常惊喜,其他同学也会摩拳擦掌。第二天完成任务的将是许多同学。而且都围着你,让你给他们调试。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后面的教学活动就好开展了。甚至有的学生会设计出意想不到的作品。

平时只要我们注意寻找资源,开展创新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在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受益匪浅。不过,创新也有失败的可能,但是只要不怕挫折,敢于面对困难,坚持走教育创新之路,将有益于自己成长,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益于社会的进步,有益于国家的富强!

参考文献

[1] 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2] 张明生.走进教育科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3]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01-10

上一篇:寓情感教育于美术教学中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习评价的实践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