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教学“四字诀”

时间:2022-07-07 09:30:44

例题教学“四字诀”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79-02

例题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例题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下面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四点粗浅感受。

字诀"实"――以书为本,教实例题

"实"指的是以书为本,把例题教实,务实有效。例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些问题虽然人人都懂,却往往做不到位,需要我们精心研读例题,全面挖掘例题的价值,才能在教学中把基础知识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落到实处。因此,我觉得需要教师做到三点:1、真实地设计教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教什么",正确理解例题内容和教材意图,设计教学。2、朴实地实施教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怎么教",准确把握教学思路,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3、扎实地落实目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样教"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不退位减法》例题教学的片段(一):

教师出示情境,组织教学:

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生:儿童小说335本,借出123本。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还剩多少本?

师:谁能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生:图书室有儿童小说335本,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

师:求还剩多少本需要哪些条件?你会列式吗?

这个片段教学,教师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又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计算的需要,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真正领会了教材意图,体现了教师真实的教学设计。其次,通过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准确扮演"引导者",朴实无华。第三,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真正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实际问题的结构,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为进一步学习积累活动经验,扎实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字诀"活"――立足课堂,教活例题

"活"指的是立足课堂,把例题教活。以书为本不等于按部就班,生搬硬套,人们常说:"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也就是我们需要"把例题教活"。 由此,我觉得也需要教师做到三点:1、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捕捉学生课堂生成,相机引导。2、创造师生活泼的精神状态。教师要以轻松活泼的精神状态带动学生,促使全体学生以轻松活泼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3、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过程。数学学习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思考,知识才能从学生头脑中"长"出来。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不退位减法》例题教学的片段(二):

师:335-123=212,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部分学生)列竖式计算。

师:说得真棒!谁愿意上台列出竖式?

生板演竖式。

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怎样计算?

生:从个位算起,等于212。

师:是不是等于212呢?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验证一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教师这样顺势而导,教学才彰显灵活。顺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感受到尊重和鼓励,轻松活泼的状态才会显现。顺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维顺畅,不易产生思维断层,智慧的火花因此闪现,课堂才有生气。否则只能感叹年级越高,课堂越无生趣了。

三字诀"透"――把握本质,教透例题

"透"指的是把握本质,把例题教透。现行教材虽然删除了许多概念、公式、法则等,但是删除不是抛弃,教师教学中仍然应该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把知识讲深讲透,否则教学如蜻蜓点水,学生学到的知识可能就零零散散,不成体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同样要抓住三点:1、抓住数学的本质。我们教学时从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从生活语言中提炼数学语言,提升学生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在生活情境中反复唠叨。2、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利用新旧知识对比,或利用不同问题比较,引导学生领会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适时构建数学的模型。在学生丰富的数学活动后引导学生建模,在建模过程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新知识顺利地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例题教学的片段:

师:(例题)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生: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师: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在桌上摆一摆。

师:在黑板上画4个圆圈表示4个桃,指名学生板演。

生上台板演。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因为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如果平均分给2只小猴呢?(一位学生马上回答■,教师没有关注。)

师: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怎么分呢?请同学们分一分。

学生摆一摆,教师指名板演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因为平均分给2只小猴。

师:平均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

大部分学生回答■,少部分学生回答■。

师: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得到2个是一份,所以是■ 。

师:如果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得到几分之几?

学生茫然,师:■ 。

师:如果平均分给5只、6只呢?那就是■ 、■ 。

师: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就得到几分之一。

这个片段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始终在生活平面上徘徊反复,新旧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都缺乏联系,学生的思维没有突破,缺乏深度。其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小猴分桃中去领悟"一个整体平均分",即从"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平均分给2只小猴" 这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4个桃看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平均分成2份" 这些数学情境中,并通过新旧知识及前后知识之间的比较,体会"4个桃是一个整体,1个桃是其中的1份,2个桃也是其中的1份",进而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新旧知识浑然一体,学生的语言表达才有逻辑,思维才会深刻。

四字诀"精"――立足学习,教精例题

"精"指的是立足学习,例题教学简洁精细。一节课的学习,例题教学应该控制在20分钟内,不需要反复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需点拨点化,盘活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知识、思维、情感都得到全面提升。因此,我觉得仍然需要教师做到三点:1、精细的教学架构。教学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丰实饱满。2、精炼的版块推进。教学语言简洁,问题明确,知识讲解透彻,不要拖沓反复

3、精致的教学演绎。语言严密,富有逻辑性。

例如上面《认识分数》例题教学的片段:

师:(例题)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生: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师:是这盘桃的■吗?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在桌上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黑板上画4个圆表示4个桃,并圈起来。边圈边引导"把4个桃看出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要平均分成几份",顺着学生的回答画线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这样"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就水到渠成了。

师再引导学生回顾小结: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

师:如果平均分给2只小猴呢?(学生回答■ )

师:是■ 吗?请同学们再次分一分,看看结果怎样?

学生摆一摆,教师指名板演

师:指着学生的板演引导 "把4个桃看出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要平均分成几份",顺着学生的回答画线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生: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师: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指名多个学生个别说,再集体说。

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1、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得到的为什么是■,而不是■ ?2、平均分给4只小猴与平均分给2只小猴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1个桃是1份,2个桃也是1份呢?

师生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案例,教师设计"趣味引入――自学课本――交流探究――巩固深化"四个版块,教学非常成功。通过"趣味引入",迅速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接着学生带着渴望"自学课文",享受独立学习知识的美妙;然后"交流探究",全面理解、系统掌握知识;最后"巩固深化",形成技能,发展基本思想方法,整个教学架构设计精细。教师适度评价学生,小结语言精练,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教学推进精练。每个版块的教学很好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引导细腻。"思考――交流――反馈――拓展",教学演绎精致。学生的学习一张一弛、一动一静,学得轻松,学得精彩。

上一篇:浅谈如何应对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的... 下一篇:浅谈如何发展学生设计有机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