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如何标本兼治?

时间:2022-07-07 09:16:19

“减负”本身并没有问题,也是大势所趋,是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有的作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很多网友及社会公众并不看好,担心重复“一纸空文”的命运。究其原因,正如“学生减负政策解读之一”所述,反对某个“减负令”,并非反对减负本身,而是说在现有的教育制度环境、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改的情况下,减负本质上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政府部门应在制度环境这个根本之处责任到位、有所作为。具体而言,包括三方面:

切实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需要地方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建立新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拨款体系,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打破择校利益链。要重申并坚决实行示范性高中与初中分离的政策,维护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事实证明,初中阶段存在重点学校是加剧学校差距的择校竞争的根源;而实行高初中分离的城市,“小升初”择校竞争就比较缓和。要理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明晰权责。今后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归区、县教育局主管,高中和中职院校归市教育局主管。大学附中同样应当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笔者建议大学附中实行高、初中脱钩,分离后的初中归区教育局管理。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既要限定“最低标准”,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水平,也应限定“最高标准”,不允许示范校过度发展,限制违反教育规律的超大规模学校,禁止建设超标准的豪华学校。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原则上不应再投向重点学校。

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我国中、高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教、招、考”一体化,选拔性考试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成为学生追逐的根本。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高考改革的思路: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进考试、招生分离,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尚未出台。在中考制度改革方面,要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实行示范性高中名额下放,将示范性高中的名额下放到每一所初中学校,从而打破“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的“连环套”,有效地遏制择校竞争。

完善监管,问责机制

有效地治理减负,需要建立在市场条件下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参与的新的教育公共治理机制,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对话、谈判、协商等集体选择行动,共同参与公共教育事务管理,从而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学校实际、积极回应内外环境变化、促使教育健康发展的新型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将区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是否解决择校热、减负情况等问题与官员政绩考核挂钩,对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强化责任意识,对违规违纪行为实行严厉的制裁措施。通过第三方参与,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公众举报和奖励制度,奖励勇于揭露学校违法、违规行为的学生、家长和市民。

上一篇:下雪,我们一起看电影 下一篇:散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