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十一)

时间:2022-07-07 07:37:49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十一)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莫言答《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问

人物周刊:听说宫崎骏的电影您都看过?

莫言:对。最早我看《千与千寻》,感觉很好,后来有人赠过我全套碟,我全看了,很好看!呵呵,看多了就会发现里面也是有一个模式。往往是一个青涩的、十二三岁的美少女,和一个小伙子,朦胧的爱情。一般他们踏入一个人类从来没有来到过的惊险世界,这个世界为恶的势力掌控,但恶中必有善。里面有些人物是善恶难分的,主人公会受到善的庇护,最终还是在善的力量的帮助和感召之下,重新回到人间,当然也包括她自己的勇敢精神。实际上就是一个成长小说的性质,经过痛苦和磨难,回到正常世界里就成熟了许多。

人物周刊:什么魔力让您把每部都看完呢?

莫言:首先是好玩,就是每部里面都有不同的动漫形象,我也喜欢可爱的形象。另外,每部里面都有很紧张的气氛,很神奇的东西。我很喜欢《大提琴手》,这是他很另类的作品,主人公在乐队里总受指挥批评,于是他就回去苦练,于是不断有人来拜访他,一会儿来了个青蛙,一会儿来了个啄木鸟,一会儿来个别的小动物,蟋蟀之类,用他们不同的方式来教他演奏。探视他的小动物,往往都有痛苦,求他帮助解决,每个人都教他一招,像一场梦。结果等他下一次出现在剧场里,他的演奏一下变得光彩夺目,把所有人都镇住了!动物教给了他最高超的大提琴演奏技术。这个很有象征意味,就是说,真正的艺术在大自然当中,如果一个人为了艺术而艺术,不去了解大自然,不去了解生活,你的演奏技巧或艺术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因为你人生境界高了,对自然认识深了,对音乐理解也深了,你的演奏技巧就升华了。

人物周刊:海明威说,“对一个题材不能仓促动笔,也不能搁置过久”。

莫言:我觉得,这个“不能搁得太久”,倒也未必。当你突然产生创作冲动,如果不马上动笔,真的会冷淡下来,也许会有另一段创作冲动把你前面的压制住了。我觉得,首先,我的小说截至现在为止,大部分在生活中都有原型,这些原型在心里面像种子一样成长,这个人物越来越熟悉,当我感到对这个人物的价值越来越有清晰的认识时,我开始创作。

比如《生死疲劳》里的“蓝脸”,就是我们邻居,所以这个小说我最早就想写这么个单干户。我们上小学时就经常看到他,后来他上吊自杀后,我们又跑去看他的尸首。我一直认为他是小说里的重要人物,但突出表现哪一点呢?我以前没想到,或者没想明白。《蛙》里面,姑姑是我看中的第一个人,她把我接生下来,怎样写她、表现姑姑的哪一面呢?一个勤勤恳恳的妇科医生?一直想到应该表现姑姑灵魂深处的痛苦和矛盾,而且想到了她晚年一些赎罪的行为时,我才感觉到可以写。

人物周刊:很多访谈中,您这一代作家都表达了对自身写作的充足信心,但也有人曾谨慎地表明了自己对把握时代经验的力不从心,不知您有没有相似感觉?

莫言: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说自己对时代的把握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你说那些批评家,他们也把握了这个时代的核心精神了吗?也未必。无论一个人的眼界多么宽阔,实际上也是很片面的。每个人的价值观,自己都认为正确无比,实际上也是相对的。当然我不是强调相对论,我们要求一个作家去完全把握社会,这是一个奢望。但是,我们可以要求一个作家尽可能地去从时代精神中提炼出一种核心的、具有相对普遍性的东西,这个要求还是不过分的,就是这个东西也很难办。究竟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现在经常强调人文关怀、慈悲、忏悔,慢慢变成了口号,甚至变成一个打人的棒子。我写了忏悔,我以为写得很深刻。但也有人说你这忏悔是种片面的理解,你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忏悔。你和我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忏悔。他说托尔斯泰啊、陀思妥耶夫斯基啊。但是我觉得他们也不是和现在的社会那么合拍,也是陈旧的东西。所以一个作家只能写出一个相对正确的东西。

人物周刊:您如何看中国当下的现实?

莫言:现在中国的现实就是一团乱象。我在法兰克福书展时讲过,这个社会虽然一团乱象,但是这个社会没有崩溃,没有四分五裂,说明它有种内在的秩序,不全是国家机器的强力在维系,还有种内在道德维系它。这个社会还是有一种最基本的价值,还有一种最基本的凝聚力,大概就是人类的良知,善的东西。

(节选自2012年第36期《南方人物周刊》)

1. 请概括说明莫言欣赏宫崎骏作品的理由。

2. 请根据莫言的回答,为文中横线处填写合适的问题。

3. 结合访谈内容,请说说莫言是如何看待对当今中国的把握的。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上一篇:谈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的体会 下一篇:城市商业空间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