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的不足及提高监理水平的对策

时间:2022-07-07 07:01:46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的不足及提高监理水平的对策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经验与实践,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监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years 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水利建设工程监理现状

1.1 国内水利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史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6d6ration InternationaleDes In96nieurs-Conseils,简称FIDIC)于1913年成立,标志着工程师(国内称监理工程师)步入工程建设领域。在国内,水利工程行业自1982年在鲁布革工程率先进行建设监理制度的尝试,继而在水口、二滩、小浪底工程逐步试行。建设部于1988年开始工程监理工作试点,1996年开始“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我国加入了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同年水利部颁发《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建[1996]396号文),监理工程师正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2003年水利部颁发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 288--2003),进一步规范了监理行为和监理市场,并且水利部于1999年和2006年两次修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建设工程监理工作逐渐走向正规。

1.2 国内水利建设监理工作的误区

1.2.1 对监理的定位错误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已有近二十年历史,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仍有一部分同志(甚至是领导同志)对工程监理的任务及业务认识错误。有的认为监理人员就是项目法人委任的质监员,只要替业主把好质量关就行了;有的认为监理人员就是协助承包商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咨询人员,只要把好施工方案关就可以了;有的认为委托监理是迫不得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或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是出了问题时被提出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替罪羊”。

1.2.2对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在很长时期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受此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业主通常就工程建设的问题决定方,一家说了算,监理人员即使在监理合同中被授予了“三控制”的权力,在实际操作中也要领会业主的“意图”,常常受其左右。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小的工程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在某些工程建设中,业主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行业规范的要求,以地方性的行政规定代替国家有关法律条文,甚至用不成文的“地方惯例”来决定工程上的许多实际问题,随意“拍脑袋”决定,造成监理人员无所适从。更有的业主不了解监理单位优质服务与劣质服务的差别,认为只要是监理单位就能胜任监理工作,所以以监理费用作为衡量监理中标单位的唯一标准,或者施行区域性保护,导致外地监理单位在竞争过程中步履维艰。还有业主认为监理人员是其雇佣的服务,让做什么就得做什么,让怎样做就要怎样做,责任是监理单位的,权利是业主的,委托监理只是找一个承担责任者,出了问题方便推卸责任而已。

1.2.3 监理工作不配合

我国水利行业规范中明确规定,工程承包中不许转包和违法分包。但目前某些地区工程建设中却没有严格遵守这一规定,造成工程管理工作严重脱节,从而产生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不清,或者承包商在中标后,没有及时按照承包合同中的承诺配备相关人员,导致承包商对工程建设生产管理混乱。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作过程中成了施工单位的质检员,某一部位施工完成后,未进行自检自查,就叫监理工程师去验收,自身的质量体系未能有效地运行。也有个别业主认为监理人员就是“监工”,随意要求监理人员死盯现场,把现场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的责任压给监理人员,大大增加了监理工作量,也造成事故发生后合理界定责任的困难。

1.2.4国内水利建设监理业务的局限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今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理工作基本上只停留在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上,主要内容是控制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即“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没有涉及工程前期的投资计划、投资估算、价值分析、工程设计和工程招标等技术含量高的服务,导致监理水平一直停滞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施工阶段监理。

1.2.5监理收费偏低。

我国现行的工程监理收费标准约为工程概(预)算的1%~2.5%,国家于2007年对监理收费进行一次调整,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 号)对监理费进行分行业、分专业进行了提高调整,尽管经过调整,也远远低于5% ~10%的国际水平,由于费用较低,致使监理行业的发展一直在低水平中徘徊,也无法吸引年富力强、层次高的技术人员,造成部分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低。加之监理市场的不良竞争,监理单位中标后,为节约成本开支,人员和设备的投入不能履约。

1.2.6监理单位自身技术力量差、资源不足、监理人员素质偏低。

(1)监理技术文件编制质量差。在编制监理技术文件时照搬照抄,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结合项目特点和工程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文件,而是照搬照抄监理技术规范文件。当编制一个多专业化技术文件,严重缺乏相关技术人员。

(2)监理单位人力资源不足。监理单位资质的取得是“一纸审定一证”式审批。决定监理单位资质最重要因素是具有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结构,为取得监理资格或监理资格升级,监理单位的人员很多是空挂,证在人不在,甚至是取得监理资格后,监理证又被转走。后期缺乏对监理单位的考核、评价和信用记录,即便是监理资质年审,也仅仅限于书面材料测年审。监理单位技术力量,特别是专业的综合性能力较差,监理设备也不足,缺乏稳定的监理队伍。总监人员资源不够。监理单位的总监一身多职,负责多个项目,难以发挥总监充分开展工作的作用。

(3)监理单位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由于水利监理市场环境较差,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再者,监理工程师资格的取得是“一考定证”,注册即可上岗。监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法律、经济、商务等方面的知识,知识专业化不足,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大多只能胜任某一阶段的监理技术工作。

2 提高水利工程监理水平的措施及对策

2.1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多渠道提高监理人员的从业水平。

上一篇:环评中大气预测存在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送变电计划经营部的职能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