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时间:2022-07-07 05:21:13

几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摘 要:通过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75%戊唑・嘧菌酯WG、75%肟菌・戊唑醇WG和24%噻呋酰胺SC3种杀菌剂和生产上流通已久的对照药剂30%苯甲・丙环唑EC、10%井冈霉素AS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此3种新型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均优于对照药剂,其中75%戊唑・嘧菌酯WG20g/667m2的防效最佳,药后20d的防效仍达87.72%,且增产效果显著;另外2种杀菌剂的防效也分别达到85.67%和87.36%。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轮换药剂来加速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杀菌剂;田间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45-03

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脚秆,在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分布,是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20世纪70年代,随着氮素化肥用量增加,加之矮秆、多蘖、密植的高产栽培,为害逐渐加重[1]。发病后,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达50%以上,有的年份损失甚至超过稻瘟病,是水稻稳产高产的严重障碍。目前防治该病药剂种类较多,筛选出安全性好、防效更优、增产更显著的新药剂,是水稻增产增收的需要。为此,我们对市面上流通的对纹枯病具有防效的几种杀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旨在为今后合理使用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环境条件

1.1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水稻(双季早造),品种为谷优248。防治对象:水稻纹枯病。

1.2 环境条件 试验田设在阳江市江城区白沙街道办事处麻桥村委会大州槐垌,为双季连作稻田,机械化耕作,排灌方便。供试水稻于2015年3月15日育秧,4月6日机插,插植规格为30cm×16cm,667m2插植1.4万穴。

2 试验设计和安排

2.1 药剂

2.1.1 试验药剂 75%戊唑・嘧菌酯WG(商品名:禾技),意大利世科姆公司生产,市售;75%肟菌・戊唑醇WG(商品名:拿敌稳),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市售;24%噻呋酰胺SC(商品名:满穗),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市售。

2.1.2 对照药剂 30%苯甲・丙环唑EC(商品名:爱苗),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市售;10%井冈霉素AS,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药厂,市售。

2.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使用药剂及剂量见表1。

2.2 小区安排

2.2.1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每小区面积约20m2,种植420穴。3次重复。

2.2.2 小区设置 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四周筑小田埂分隔,防止互相串灌。各小区水稻品种、插植期相同,长势和肥水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此外,插植后15d,在各小区中部按直线跳跃式隔1.5m取1点,共10点,每点插小竹竿1根作标志,为药效和穗粒结构调查的固定取样点。

2.3 试验方法 于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之间,病害初发时(病株率10%左右)施药,先将小区用药量先溶于少量清水,拌匀后按45kg/667m2兑水,采用背负电动压缩式喷雾器喷施。

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3.1 气象及土壤资料

3.1.1 气象资料 第一次施药:于5月4日(水稻生育期处于分蘖末期)喷雾施药,当天多云,日平均温度28.2℃,施药后5h有阵雨,且持续3d有阵雨天气,其中5月6日有强降雨天气。第二次施药:于5月19日(水稻生育期处于孕穗期)喷雾施药,当天多云转阴,日平均温度29.3℃,施药后持续3d,均无恶劣天气出现。

3.1.2 土壤资料 试验地属砂壤土,肥力中等,pH值6.25,有机质含量33.5g/kg,全氮1.42g/kg,碱解氮92.58mg/kg,有效磷51.02mg/kg,速效钾70.55mg/kg。

3.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3.2.1 防治效果调查方法 每次于小区已用竹竿标志固定好的10个调查点,每点固定调查3穴,共调查30穴,记录每穴无病和发病株数的病情级数,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病情分级:以顶叶为第一片叶。0级:全株无病;1级:第四片叶及以下叶片或叶鞘发病;3级:第三片叶及以下叶片或叶鞘发病;5级:第二片叶及以下叶片或叶鞘发病;7级:剑叶(顶叶)及以下叶片或叶鞘发病;9级:全株发病、植株早枯死。

防效计算方法:

病株率(%)=100×调查病株数/调查30穴总株数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病叶数×9)

防治效果(%)=100×[1-(CK0×PT1/ck1×PT0]

式中:

ck0D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D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D施药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D施药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3.2.2 调查时间和次数 每处理调查2次,其中第1次调查时间为施药前,即5月4日,调查施药前各处理小区水稻纹枯病的病情基数;第2次调查时间为第2次施药后20d,处于水稻齐穗期。

3.2.3 穗粒结构调查和产量测定 于收割前一天(7月16日)进行穗粒结构的取样调查,并对每个处理小区进行实割晒干称产。取样调查在每个处理第1个重复原标志的10个点,每点取3穴,共30穴,田间调查有效穗后,再单独脱粒晒干后在室内考种,考种项目包括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4 结果与分析

4.1 安全性 每次施药后,多次观察各施药处理区的生长发育情况,未发现施药后对稻株生长的不良影响。试验表明,5个施药处理区在试验条件下水稻生长是安全的。

4.2 纹枯病防治效果 从表2的田间药效结果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尤以处理P1禾技的防效最佳,防效达到87.72%,对照药剂处理P510%井冈霉素AS的防效最差,防效只有67.25%。与对照药剂相比,其中处理P1和P3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P4爱苗和P5 10%井冈霉素AS,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P2拿敌稳的防效略优于对照药剂P4,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处理P510%井冈霉素AS,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注:表中各数为3个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经DMRT法测验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不同者,表示经DMRT法测验差异极显著。

4.3 穗粒结构和产量调查测定结果 从表3的结果表明:5种药剂处理对水稻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和稻谷产量均有良好的效果。与空白对照区相比,每667m2增产稻谷25.9~83.9kg。按产量高低排序分别为P1、P3、P2、P4、P5,其中处理P1产量达530.5kg/667m2,增产率达18.78%,达极显著水平。与对照药剂相比,处理P1和P3的产量均比对照药剂处理P4、P5增产,且达极显著水平;处理P2的产量略优于对照药剂处理P4,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处理P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5 小结与讨论

(1)从本次田间药效试验可以看出,在5种药剂处理中,75%戊唑・嘧菌酯WG(禾技)20g/667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最佳,药后20d的防效仍达87.72%;而24%噻呋酰胺SC(满穗)20mL/667m2、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15g/667m2的防效分别为87.36%、85.67%。上述3种药剂的防效均优于对照药剂30%苯甲・丙环唑EC(爱苗)20mL/667m2的防效84.73%,明显优于对照药剂10%井冈霉素AS 100mL/667m2的防效67.25%。

(2)通过试验中的穗粒结构和产量调查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在水稻产量因子(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构成上,试验药剂禾技、拿敌稳、满穗较对照药剂爱苗、井冈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因此,试验药剂的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3)在本次试验中,试验药剂禾技、拿敌稳、满穗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市面上使用广泛的爱苗和井冈霉素,且在水稻增产效果方面也较为突出,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4)针对我市的农户防治水稻病虫害的习惯,建议在水稻圆秆拔节期、破口期各施药一次,这样可以结合水稻中后期的害虫施药防治,达到节约省时省工的目的。

(5)虽然试验药剂禾技、拿敌稳、满穗的防病综合效益好,但不宜长期单一使用,建议禾技、拿敌稳和满穗与爱苗轮换使用,以延缓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洪剑鸣,童贤明,徐福寿.中国水稻病害及其防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责编:张长青)

上一篇:茶叶种植对沼液配合滴灌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