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灿烂笑容 构建和谐课堂

时间:2022-07-07 01:26:08

保持灿烂笑容 构建和谐课堂

在中国,家长对孩子学业上的期望值仍然很高,而衣食无忧的孩子们,没有那种靠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意识,所以,学习不是他们内心的第一需要。面对家长高期望值和孩子内心低需求的矛盾,教师就应积极想办法,通过课堂阵地,缓和并解决这个矛盾。

一、永葆热情,用我的热情点燃你的笑容。

成年人的生活是未成年人生活的参照,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生活的参照。孩子的长处是善于模仿,善于把成人当作榜样,而中国又是一个善于用榜样规范人的国度。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看人家小明又考了一百分!看人家二班又考了第一!看人家公立学校的学生多听话!看人家重点中学考了多少名牌!看看人家贝多芬耳聋了都能创作第九交响曲!古人读书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借光、囊莹夜读……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这样的打击让我们的孩子充满了挫败感,这怎么能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其实,当我们责备学生何以没有学习热情时,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的热情是否疲惫了,是不是无奈了,放弃了?我们常常因为坏天气而郁闷,常常因为阳光灿烂而心情舒畅,同样,热情也可以传染,信心也可以传递。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这样才能用源源不断的热情感染孩子们。其次,要心中有爱。有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才会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工作的热情;有了对孩子的爱,才能发自内心地将他们的前途跟我们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对待自己孩子的那种满腔的热情爱每一个学生,才能用我们火热的心点燃他们灿烂的笑容。

二、平等对话,让孩子压抑的热情释放 。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自爱。当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感到了自身的价值,感到了人格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避免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比如,我们不必用我们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我们尊重他们的个人看法,不轻易否定。语文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营造课堂平等民主的气氛。这种平等不仅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创造性的认识。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学生的观点得到尊重和承认了,他们就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热烈了。如果他们的热情回答被我们简单果断地否定,他们就会感到很没面子,以后就会害怕同学嘲笑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看法了。久之,沉默就会控制课堂,进而,他们就会对问题失去回答的兴趣。严重一点说,课堂上老师的专制,就是一种课堂暴力。

三、精心设计,努力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丰富有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任何形式的单一、简单,都会令学生觉得兴味索然。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学习欲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既要做到教学内容丰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要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从而使课堂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经过多次修订,语文教材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丰富完善了,但由于现实生活一日千里的发展,教材更新的速度、现实生活的容量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各尽所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使教材丰富起来。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仅只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以为完成了教材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学习欲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当然,丰富的教学内容还应辅助多彩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感觉到课堂就是现实的再现。“三尺讲坛度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时代应该宣布退休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教学条件,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学《再别康桥》,我们可以将康桥的美好风景跟学校的优美环境联系在一起,将徐志摩对母校美好生活的回忆跟学生追恋母校、追恋好友的情怀联系在一起。在探讨艺术特色时,现代教学方式可以使我们不必只用嘴去讲。体会音乐美,我们可以放一段黄磊的歌唱录音;体会绘画美,我们可以展示康桥风景画面;体会诗歌的建筑美我们可以播放诵读MTV,在画面和音乐中展示整齐而错落有致的诗行。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在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善于运用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则成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有情景对话,说唱结合、角色表演、教具运用、演示实验等这些不同的教学手段,都能为和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教师如果有条件充分利用视听手段,通过生动有趣的彩色画面,活泼悦耳的解说对话实施教学,也能营造良好的“情感交流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不知不觉被引入知识的海洋中,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得信息,增长知识;可以“让歌声飞进课堂”。学朱自清的《背影》,放一曲《懂你》,让学生与文本在音乐的情感里交流。可以通过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像快速阅读与抢答、“老师答学生问”、“这节课我当家”、“我的课堂听我的”等竞赛活动;“把讨论当辩论”,甚至还可以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如教授《看云识天气》,让学生在现实里感受“语文在我身边轻轻走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让他们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合作,使课堂真正“活”起来、“乐”起来。

四、合作共享,用成就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有人说,单打独斗的人无法在二十一世纪立足。因而合作共享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不光肩承传承民族文化的重担,更有塑造学生现代人格的责任。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常常注意团队精神的培养。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强调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互相碰撞、互相启发。无数事实证明,个人奋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被承认的喜悦,一种激发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的原动力。我们不能把课堂变成施展个人魅力的“一言堂”,也不能让学生变成一个个孤岛漂流的“鲁滨逊”,我们应该成为指点迷津的“向导”,学生应该成为众人划浆开大船的“弄潮儿”。

有人说,热情最容易懈怠。让我们抱着极大的责任心、极大的热忱,投入到教学中来,不久我们就会感到收获的喜悦,并由此产生更多的热情。不久,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原来是大可造就的人才。

上一篇:浅谈保护环境和发展旅游 下一篇:教师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