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初一新生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时间:2022-10-28 10:58:03

新课程下的初一新生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对于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可谓一个不小的转折点。面对新增的学科,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和小学迥然有别的初中生活,他们往往会感到既新鲜、又紧张,甚至无所适从。那么,如何尽 快消除学生的困惑和苦恼,就成为初一年级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妥善处理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衔接与过 渡,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根据笔者的一点粗浅的摸索,我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摸清脉搏

摸清脉搏,即要了解新生情况。班主任老师最好在新生入学前进行家访,并到小学向原班主任了解情况, 积极主动地争得老师、家长、学生的支持。通过交谈,班主任可以大概了解新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个性 兴趣、交友范围、健康状况及家教方式等,获得第一手材料。同时,班主任还要对新生材料静心翻阅,仔细分 析,以期对每个新生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另外,从班级的整体利益出发,还有必要对新生材料理出头绪 ,进行归纳整理:(1)班级男女生人数比例;(2)新生家庭成员基本情况;(3)新生各科入学考试的平均分、及格 率、优秀率;(4)新生中曾担任队、班干部人数比例;(5)新生中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人数比例;(6)新生中有多少 特长爱好者;(7)近视患者占班级人数比例,班内是否有患严重疾病的新生。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归类分析,可以 大致了解班级新生的整体素质构成。当然,有些情况不一定能从新生材料中反映出来,需要在新生入学后再调 查了解。

二、建立档案

建立新生成长档案是班主任激励新生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种教育手段。根据成长档案的记录,新生既可以看 到自己走过的闪光足迹,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更加自信地迎接生活、学习的各种挑战,又可认识到自己的某些 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1. 设计、制作成长档案。可从品德、智慧、体育、文艺、劳动、科技等几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设计。

2. 成长档案要同新生学期计划相结合。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新学期开始,都会产生努力学习、追求进 步的想法。班主任可抓住这一教育的有利契机,让新生同成长档案见面。让学生根据成长档案制定出自己的学 期计划,以鞭策新生不断自励。

3. 组织评比活动。为巩固教育成果,进一步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我在班内组织开展了评选“金星少年”的 活动。根据成长档案的记录,学生只要在任何方面有突出表现,均可得到小红花一朵,得五朵小红花可换小红 旗一面,得五面小红放可换金星一颗,金星达到一定数目,就可以佩带上特定的“金星少年”绶带,给予表彰 、奖励,记入成长档案。

三、疏导心理

根据首因效应,要化解学生的消极心理,我认为应该抓好四个“第一”:

1. 精心设计第一次亮相。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将直接关系到新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可你、 接受你。因此,班主任应该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真心真情缩短同学生的距离。同时 ,自我介绍要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新生的喜欢。总之,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第一次亮 相,力争唤起新生的“似曾相识”之感,在其心目中留下自己可亲可敬的第一印象。

2. 组织好第一次献艺会。为增强新生对班级生活的热情,增强新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增进他们的了解和彼 此欣赏,在班内形成一个较为和谐的人际氛围,新学期开始后,班主任要着手组织好第一次献艺会,给在文化 、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献艺会可采取推荐和自我报名的方式,班主任要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鼓励胆小内向的学生参加,力争人人参与,个个献艺。

3. 上好第一堂课。初一班主任的第一堂课,重要的不是讲授课文内容,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初中和小学相比,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多差异,如初中教材重复少、进度快、难度大,教法上更加注重的是培养 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班主任可在第一堂课上向学生讲明这一点,使其在心理上为适应初中教 学做好准备。同时,为打消学生对初中学习的畏难情绪,班主任可向学生介绍初中各门学科的内容、特点,告 诉他们只要方法得当、刻苦勤奋,将会领略到比小学更为广阔、更为瑰丽的知识风光,力争唤起学生对初中学 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起能够学好的信心。

4. 处理好第一个偶发事件。偶发事件即预想之外、偶然发生的事件。比如,课堂上个别学生突然提出一个 怪问题,使老师难以回答;个别学生因一点小摩擦突然争执起来甚至拳脚相加,影响教学正常进行;个别学生 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无理顶撞等。新学期出现了第一个偶发事件,作为初一新生,他们特别关注班主任 对事件的态度,希望能以此来评判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人格修养、心理素质等。假如班主任只是一味地对犯错 误的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训诉,不仅影响到事件本身的妥善处理,更重要的是影响到班主任自身的形象, 不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面对新学期的第一个偶发事件,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激动 ,不发火,同时使学生冷静下来;其次要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事件产生原因及发展过程;然后本着尊重学 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的原则,正确妥善地处理。

四、培养习惯

培养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摆脱不良习惯对其成长的影响,适应初中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初一班主 任进行衔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1. 优化环境。实质上就是造成一种从严要求、自觉律己的氛围。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 陶冶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有着良好风气的班级,能造就一大批习惯良好、品质优良的学 生,反之,一个松松垮垮的集体,也同样能使学生消极散漫。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有责任去为学生创设一个 良好的班级环境。

2. 行为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置于严格的行为训练中,需要老师严格要求与督促,需要学生有 意识地反复练习,并在大脑中形成“动力定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学生不懂得珍惜时间,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一些毫 无意义的乱打乱闹中;有的学生个人生活没有条理,书桌、书包乱糟糟;有的学生只向本班老师打招呼,见了 其他老师则目不斜视地擦肩而过……我们根据这些问题,利用班级活动时间有计划地设计了行为习惯训练课。 内容如:怎样使自己的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怎样收拾课桌、书包;怎样行队礼;怎样接待客人;怎样接电话 等等。老师讲授示范,学生反复训练。有时我们还采用表演的方式,学生编相声、小品,利用教材编成课本剧 ,通过这些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3. 活动评比。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 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保护环境和发展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