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06 10:32:25

试论在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知识创新快,技术应用广泛的自然学科,它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新性。中专学生的物理创新教育应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等方面,以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39-02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话题,创新能力也是当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物理教学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基本创新能力是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公认的学习较差的学生群体,倒不是他们的智力差,而是特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无论从他们在社会上所占的比例来讲,还是从经济建设对大量的中等人才的需求来说,他们又是不可忽视的较大群体。本文结合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大胆的质疑、探究的主动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营造创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物理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中去。例如在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有一桶水是一个人提省力还是两个人提省力,学生觉得好笑,当然是两个人提着省力,这时老师请两个同学进行演示,当两臂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时,明显感到两个同学手臂的紧张度增加,学生真实的感觉到两个人提一桶水这么费力。这一现象引发了同学的好奇心和质疑,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情感参与了认知活动,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促进了学生的认知不断变化,创造的灵感和探索的欲望便由此而生。

2.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根据学习材料,伴随着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不断结合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需求信息,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物理课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防止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预和过早地判断。学生的创造力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不偏不向,一视同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发表不同看法,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及时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特别是对回答有错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和帮助,解决产生思维困难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开拓思路,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职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够普高分数线,才进入职业学校的,因此许多学生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挫折”后丧失了进取心。即使偶尔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也不能够维持许久。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用一题多解、多题重组等多种形式,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节,已知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3s后速度达到3.0m/s求升降机的位移?①先求出加速度a,再用位移公式s=v0t+■at2求出位移。②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而求出位移。③画出v-t图像,求出速度图像下的三角形的面积,在数值上就等于升降机的位移。至此,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学生的学生热情被不断的激发和调动。

二、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试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不仅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因势利导,丰富感知。要让学生去创新,就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探索,这个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自己的方案在老师准备好的仪器库中自选器材,进行自主试验,积极的动手去做。不难想象,这样做出的实验结果会有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减少误差。对于提出好的方案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新知识的情感体验,提高了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也解决了部分知识的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2.小实验小制作贴近生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生活处处皆学问,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学生接触大量的实际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结合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自己尝试去解决,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就会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拉近物理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引导学生制作一些小制作探究一些小实验,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能在寻找器材,了解制作原理,制作工艺中,主动参与进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极大。如让学生自制小电铃,自制小变压器,测自己的反应时间等

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思想才能落到实处,结出硕果。

1.利用多媒体方式来辅助物理教学。近年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物理现象太抽象难懂了,依靠教师的表述来进行诠释,所得到的效果差强人意,此时恰到好处的借助多媒体,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进行逼真的形象模拟,将无形化的抽象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突破难点,突破重点,加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有着传统教学不可取代的作用。

2.引入开放题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创造力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源于发散思维”。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是条件不完备和答案不固定的,甚至是没有普遍赞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物理开放题教学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因此为提高学生现实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加强开放问题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从现有的教材中,提炼出开放教学的基本素材。如在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时,通过弱化陈题条件,设计下面的一个开放题。一个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撤去一个力,物体将怎样运动。把条件“静止状态”改成“平衡状态”,使问题的结果便多样化了。在教学上引入开放题,有助学生克服现有课本上传统封闭题给学生造成的思维定式,激励学生不断的探索。

综上所述,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因素,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阎立鑫.培养创新能力?摇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1999-4-17.

[2]丁振华.技术物理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梁卫宏.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时间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通讯,2002,(7).

[4]何善亮.高中物理开放问题教学的初步研究[DB/OL].网载.

上一篇:幼专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激励性评价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