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管理体系中分配要素与原则

时间:2022-07-06 09:37:21

浅析财务管理体系中分配要素与原则

摘要:企业分配的对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营成果,即企业收益。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企业分配也不例外。企业分配原则是企业分配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规范企业分配行为,协调股东、员工、债权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财务 管理 体系 分配要素

企业分配的对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营成果,即企业收益。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企业分配也不例外。企业分配原则是企业分配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规范企业分配行为,协调股东、员工、债权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分配要素

(一)企业分配的对象

企业分配的对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营成果,即企业收益。在实践中,企业的分配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分配对象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在这种口径下,企业分配主要探讨企业税后利润如何在股东和企业之间分配,即股利政策的制定。西方财务管理采取的就是这种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分配对象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总收入在扣除必要的生产资料成本后的余额,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新创造的价值。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广义的分配对象等同于企业的薪息税前盈余,即支付工薪、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显然,以广义的分配对象为口径,企业分配主要是研究企业的薪息税前盈余如何在股东、员工、政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

(二)参与企业分配的主体

就广义的分配对象而言,参与企业分配的主体主要包括:

1.货币资本提供者——股东、债权人。企业要进行生产,必须有一定的货币资本。由于货币资本提供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企业货币资本的提供者可以分为债权人和股东两类。其中,规避风险的货币资本提供者成为债权人,定期获取约定的利息,即拥有对企业的合同索取权;而敢于冒风险的货币资本提供者则成为股东,从企业净利润中通过股利的方式获取不确定的收益,即拥有剩余索取权,并通过选举董事会成员、对企业重大决策进行投票等方式拥有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

2.人力资本提供者——员工。员工作为人力资本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在企业财富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离开了员工的劳动,货币资本只能是一堆死的东西,它本身不能创造财富。因此,员工无疑是参与分配的最重要的主体。

3.国家。除上述直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主体还应包括间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即国家。这是因为,国家作为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和社会行政管理者,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可以视为间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国家作为利益主体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可以更好地行使社会管理者的职能,是合乎情理的。

二、企业分配的原则

(一)发展优先原则

企业分配应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从长期来看,只有企业不断发展,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得到最终满足。为此,在进行分配时,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分配的关系,保证企业的健康成长。在进行分配时,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积累的比例太大,有关利益各方得不到应得的收益,积极性受到伤害,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二是分配的比例太大,积累能力弱化,不利于企业自我发展或削弱了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样,有关利益主体虽然在近期得到实惠,但却难以为继,实际上将损害他们的长远利益。

(二)注重效率原则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实现优胜劣汰。这就必然要求企业注重效率,视效率为生命,效率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潜力,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分配过程中体现效率原则,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充分调动出资者的积极性,其所投资本的贡献能被合理评价,并在企业分配中得到合理的体现;二是要调动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其管理才能以及面临的风险能被合理评估,并在企业分配中得到合理体现;三是调动企业一般员工的积极性,其劳动技能能够被合理评估,并在企业分配中得到合理体现。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制度约束原则

企业分配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各方面的利益虽然有统一的一面,但矛盾冲突却时刻存在。这就要求在分配时必须遵循相关制度,以便合理地规范各利益主体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制度是广义的制度概念,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的法律,如《公司法》、《税法》等都对企业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二是政府的各种规定,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等都对企业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三是企业内部的各种制度或规定,如企业奖励制度等也对分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有了制度的约束,才能保证分配的合理合法,才能协调各方面的矛盾,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长期以来通过企业财务制度规范和调整企业各类财务行为及其涉及的利益关系,保证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国家对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内部财务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既是公共管理的需要,也是引导投资者、经营者兼顾即期投资回报和企业长远发展关系的需要。因此,企业及其投资者在进行利润分配的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以规避过度分配利润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在现实的财务领域,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尽管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各有不同,但最终都可以通过企业财务制度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现行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 下一篇: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