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的临床诊治体会

时间:2022-07-06 07:28:00

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的临床诊治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钝性外伤所致肠破裂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4例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根据受伤距离确诊时间的早晚,将其分为早期组(时间

【关键词】

腹部;钝性外伤;肠破裂;临床诊治

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腹部脏器损伤类型之一,往往由于外伤原因、部位不明,以及是否存在合并伤等问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如果确诊延迟、治疗不及时,将会错过患者抢救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本研究中,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2例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在受伤24 h内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4例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根据受伤距离确诊时间的早晚,将其分为早期组(时间

1.3 诊断方法 对患者受伤部位,外伤作用力的方向、大小、速度,以及受伤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尤其注意询问腹痛是否存在进行性加重情况。体检时,仔细检查腹壁皮肤受损情况,明确腹部压痛部位、范围、腹膜刺激征的程度、肝浊音边界,以及肠鸣音的变化情况,必要时,适时给予诊断性腹穿,以尽快明确诊断。

1.4 治疗方法 ①十二指肠破裂:早期组采用单纯缝合修补术、十二指肠憩室修补术;延迟组采用十二指肠近端造瘘联合伤段切除、吻合口周围引流术,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②小肠破裂:早期组采用伤段切除联合修补术,延迟组采用肠切除联合吻合口周围引流术、近端造瘘联合伤段切除、吻合口周围引流术。③结肠破裂:早期组采用一期修补术、一期切除吻合术,延迟组采用肠外置联合二期切除术、一期切除吻合术。④直肠破裂:早期组采用修补缝合术,延迟组采用近端造瘘联合伤段切除、远端二期缝合术。

1.5 观察指标 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①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伤口愈合良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②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但存在伤口感染、窦道形成。③无效:肠瘘、腹腔感染严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延迟组相比,早期组的治愈率明显升高,P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与延迟组相比,早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

3 讨论

当患者遭受腹部钝性外伤时,间接外力超过肠壁耐受限度时,就会导致肠破裂。由于受伤部位不明确、伤口类型不明、个体差异,以及被多种脏器损伤症状覆盖等原因,往往导致肠破裂诊断的延迟[2]。通过早期详细询问外伤史,尤其询问腹痛是否存在进行性加重情况,以及细致体检,这对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具有明显的腹部钝性外伤史、受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腹膜刺激征、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性腹穿抽出浑浊液体或肠内容物、出现休克、菌败血症、电解质紊乱症状[3]。所以,对于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尽早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时手术治疗[4]。

本研究中,与延迟组相比,早期组的治愈率明显升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总而言之,对于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李小平.闭合性腹外伤小肠破裂53例诊断体会.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60.

[2] 李金柱 钝性外伤致降结肠破裂1例. 中国乡村医药,2009,16(4):4949.

[3] 潘毅明,腹部钝性外伤致迟发型横结肠破裂1例.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19(5):286.

[4] 邓镜龙,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3):169.

上一篇:HCMV、ADV和HBV抗原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 下一篇:成人修复正畸矫正的临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