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喜看今朝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时间:2022-07-06 06:50:28

研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喜看今朝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张德江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的主要工作,提出了2016年的主要任务。笔者全程参与了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海代表团的相关工作,通过聆听张德江委员长的报告和代表们的审议发言,深入研究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履职轨迹,特别是梳理近年来开展工作的一些主要抓手、特色和亮点,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上的新探索新突破,概括起来,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精准立法,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强化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一是立足综合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比如制定国家安全法,明确国家安全的指导思想、领导体制、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反恐怖主义法,将五种恐怖活动列入刑事追责范围,依法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回应社会关切,重视民生领域立法。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雾霾频发、污染严重等大气环境问题,常委会在持续加强监督工作的同时,全面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针对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修订食品安全法,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又舒心;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处置机制措施,创设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等群体遭受家庭暴力问题,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适应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重大转折性变化,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生育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三是围绕全局性的、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关注的事项,履行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职能。继2014年提出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之后,2015年常委会又将慈善法草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四是改进立法论证、调研、审议流程,善用活用立法资源,简易“打包修改”一揽子法律法规。常委会对药品管理法等25部法律的有关行政审批、工商登记、价格改革等规定进行修改,促进政府简政放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五是健全授权决定机制,形成立法新常态。对与现行法律规定不一致、修改法律尚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常委会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决定,如分别对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俗称“三块地”)改革试点,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试点公益诉讼改革,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行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试点等授权,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

二、增加刚性,重点突破,狠抓落实,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一是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履行宪法监督职责。常委会通过关于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以及“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誓言,体现了国家工作人员对祖国对人民应有的忠诚、担当和庄严承诺。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的宪法宣誓活动,不仅激励和教育了被任命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而且也为全国各地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提供了示范样板。二是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开展执法检查6次,为历史之最。如开展职业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开创了数个“第一次”: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亲任组长,率三位副委员长分别赴各地开展执法检查;委员长亲自在常委会会议上作执法检查报告;两位副总理前后到会报告工作并回答询问;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等监督手段,增加监督的复合效应。三是强化跟踪监督,精心完成监督工作“最后一公里”,提升监督工作的效度。常委会在2014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基础上,2015年专门安排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落实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的报告,抓住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整改不松手,实实在在督促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四是监督审计整改不含糊,对问题逐个逐条抓落实。年中听取审议国务院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对查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年末再次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监督47个部门认真整改772个问题,一条也不放松;对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督促审计署移送有关方面严肃查处。五是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保证国家的法制统一。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常委会已将各类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经审查发现有违反宪法法律的,依法依规予以撤销和纠正,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报备的30多件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逐件进行审查;对部分地方性法规开展主动审查;还研究处理了各方面提出的200多件审查建议。六是切口小、切入深,抓住关键环节监督司法工作。常委会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情况报告,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提高审判工作水平;规范和完善刑罚执行监督机制,严格适用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落实专项监督审议意见,分别作出决议决定,形成了相关司法工作的规范机制。

三、深化、拓展和做实代表工作,支持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职。一是健全直接联系代表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和反映代表对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工作的意见建议;完善向代表通报重要情况和征求意见工作,推动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参与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活动常态化,确保基层代表都有机会列席常委会会议;建立计划、预算审查前听取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机制;推动“一府两院”加强与代表联系,拓宽知情知政渠道。二是完善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推动健全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完善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和诉求的处理反馈机制,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反映渠道,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改进代表议案审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更多发挥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律的作用;认真研究吸纳代表的意见建议;加强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督促和协调,推动重点督办建议的落地开花结果。

四、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完善发展,形成人大工作整体合力,增强人大工作整体实效。一是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夯实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履职基础。2015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修改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重点对县乡人大组织机构、人员结构、专职比例和闭会期间常设化,会期与会议制度、职能、质量,强化监督和重大事项决定工作,以及代表选举、履职与接受监督等方面的相关规定作出修改完善。二是以立法法修改为契机,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发展。放权地方立法,将过去49个较大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到了全部280多个设区的市;设置多道“防火墙”,将设区的市立法范围限定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并规定制订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益,不得创设或增加公民义务,也不得增加部门自己的权力,以此推进地方决策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三是加强同地方人大的工作联系、指导与支持,拓展工作协同与交流。如建立全国和省级人大工作智库,共享优质资源;定期召开要情通报会,向地方人大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情况,健全向地方人大征询意见建议的机制等。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经济欠发达地区公立医院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 下一篇:B超联合药物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