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及规范研究

时间:2022-07-06 05:07:19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及规范研究

摘要:民间金融规模与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相关,温州的民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市场不仅规模庞大,同时功能也极为复杂。如何引导、规范温州民间金融活动,从而充分利用温州民间资金为社会服务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温州民间金融的分析,引出规范和发展温州民间金融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金融 民营经济 温州 政策建议

一、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一)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形成的原因

温州经济具有显著的“专业化”特征。专业市场和乡镇经济已经行成专业化生产格局,并逐渐向集群发展,为民间信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专业市场的经营资金需求一般金额大、时间紧、期限短,没有规律性。民间信用手续简便、方式灵活,比正规金融更适应这种需求,迎合了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在资金需求上的时效性。

资金需求缺口的催化。温州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它们在企业创业初期或规模扩张期间,面对资金不足或者资金缺乏的问题,往往由于抵押物不足,信誉度达不到银行信贷的评级要求等因素,难以获得银行必要的资金支持。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就只能转而依靠内源融资或求助于“地下”的金融市场了,于是作为非正规形式的金融部门的补充的民间金融开始出现。

盈利思想的引动使民间金融长期存在。目前我国的银行利率仍处于管制之中,利率水平偏低,加之国内投资渠道极为有限,因此“藏富于民”的现象非常突出。而民间金融提供的较高利息无疑对个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温州银监分局监测表明,2010年1-5月份,温州民间借贷月利率在6‰-40‰之间波动,加权平均利率10.93‰,比2009年1至5月提高了0.18个千分点。

小额贷款供给、超短期贷款供给不足。正规金融所提供的小额贷款、超短期贷款比较少,省内专业化的小额信贷组织缺位,地方性银行及信用社也不具备广泛提供小额贷款、超短期贷款的能力。

(二)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形式

据温州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1980年前后,温州民间融资约为4.5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市银行贷款余额7亿元的64%,到2001年温州民间融资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依然是推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6月温州民间借贷规模为800亿元。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0年4月中旬一项关于温州民间借贷的调查,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其中中小企业有60%左右参与其中。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民间借贷形式与民间金融形式两大类。民间借贷形式包括私人间借贷、企业间借贷、企业内部集资等形式。民间金融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合会、钱庄、当铺、信息公司互助基金会、金融服务社等。

(三)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的弊端

事实表明,温州民间金融市场,有效地缓解了温州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供需矛盾,但目前温州的民间金融活动形式复杂混乱,弊端丛生,给温州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着较高的金融风险,潜在风险。民间金融处于一种地下状态,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支持,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不稳定性,容易引起借贷双方的纠纷。

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产生影响,分流银行部分存款,加剧资金供求矛盾。

民间金融利率易失控,高利贷现象普遍存在。民间借贷的敏感点是利率,发生争执的焦点也是利率。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利息高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就属于高利贷,高出的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

二、规范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确立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

这些年来,在民间信用迅猛的同时,其民事、刑事纠纷也不断出现。政府应当更新观念,通过立法,给民间金融市场一个合适的定位,将其纳入正规金融监管体系,以保证民间金融有合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民间借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建立正常的民间金融秩序。

(二)加快小额信贷机构发展

开展小额信贷成为当下丰富民间金融体系多层次格局、满足民间金融需求的必然之选。为了更好地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要借鉴严格意义上的小额信贷运作机制,对现有的中国小额信贷模式进行改进。在这方面,温州可以先试验,要有更多经营灵活、本土化、市场化的中小股分制商业银行,可以吸收民间资本扩股,突破个人不能入股的界限。

(三)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严格打击高利贷活动,所以必须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和信贷风险的补偿能力,并实行存款浮动利率,建立新的市场竞争体系,使资金在同等条件下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合理分布,用市场手段优化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

(四)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和引导

政府要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入手,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备金率和资金充足率、实行风险责任自负。要做好对民间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及时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建立事前备案制度,它既可以通过事前审核控制和减少风险,还可以引导社会资金的理性投资。构建民间金融应对风险的救助机制,如准备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再贷款制度、外部援助制度等等,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引导。

参考文献:

[1]史晋川,金祥荣.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 2002

[2]刘海虹.民营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期刊论文]-经济评论 1999(05)

[3]陶永诚,周建松.民间金融的规范与创新发展,浙江经济,2007第六期

[4]朱冰心.浙江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其规范,商业时代,2007第十一期

[5]蔡灵跃,陈明衡,刘守谦.温州民间资本的发展与引导研究,温州论坛,2005第l期

上一篇:浅析我国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及其融资次序 下一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的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