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时间:2022-07-06 04:46:16

CT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随着经济发展与医疗技术的提高。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ct扫描已被较为普遍的应用于临床. 因此,造影剂的使用日益增多,而由其引起的副反应也时有发生。有的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为寻求降低和减轻副反应的措施。我科医护人员经过8年的努力,总结出一套预防副反应的有效办法。现将预防副反应的工作探讨如下 :?

1 临床资料 ?

我影像科ct室从2000年5月~2007年5月ct检查总人数5余万人次,增强人数2万余人。据统计,副反应病人有132人副反应率为0.6%。为进一步完善一系列抢救措施,我科从2007年5月—2008年5月,检查总人数为6925人,其中增强人数为2832人。男1830人,女1002人,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0岁。在ct增强扫描中有不同程度过敏反应病人6例,占增强人数的0.21%(附表)。?

附表 造影剂副反应情况?

2 使用方法

2.1口服造影剂 ?

在ct检查过程中,未显影的肠道可能与腹部的肿块相混淆。所以口服造影剂在腹部ct检查中有很重要的价值。检查前准备包括;胃肠道准备,碘过敏试验和静脉用造影剂的选择。扫描前30min根据扫描部位,选择口服按比例配备好的造影剂的稀释液,500~800ml。有利于鉴别诊断。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极个别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

2.2静脉内造影 ?

静脉内造影的使用主要用来区分正常或异常的血管结构和病理性血管,显示与肿块有关的血管,还可提高病灶的分辨率,以及显示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所以在做ct扫描时,多数病人 需在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造影剂。而碘过敏反应往往在静脉注射试验时或在ct扫描中,扫描后5~15min内出现,有的反应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会导致病人死亡。?

2.3目前我科使用的高压注射器不同部位注射(头 颈 胸 腹 盆 四肢等)依次为60ml、 9

5m、5ml 、70ml、70ml,速度为1.5~2.5ml/s。

x ?

3 预防与护理 ?

3.1每天开始工作的第一件事是备好一支肾上腺素,以便急救用。?

3.2每天定人清点各种急救药物及急救设备做到有备无患 .

3.3在使用静脉内实验前,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碘过敏者,禁用 。?

3.4无论是使用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前一定要先做碘过敏试验,注射后观察15

~30min,阴性者才能做ct增强扫描。

3.5ct扫描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让病

人配合医护人员更好的完成ct扫描检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3.6对一些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如药物过敏者、严重心肝肾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年老体弱、小儿等,尽量使用非离子造影剂。?

3.7扫描完毕,静脉留针20—30min观察无不良反应才能拔针,并嘱患者多喝开水,以便稀释体内的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外。?

3.9静脉注射失败的处理;注射失败多发生在开始增强扫描或增强后期,一旦发生及时用

地塞米松、普鲁卡因封闭患处,并用75%酒精或20%甘露醇纱布湿敷并交代病人患部禁擦油或热敷。一般3-5天即可消肿。?

4 讨论 ?

4.1由于有机碘分子进入血液,刺激体内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细胞分泌组织胺 5—羟色胺等物质,导致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 喉头水肿抽搐,甚至心脏骤停。6例不同程度的副反应的病人均在注射造影剂后5~20min内发生,由于我们平时做好了各项准备 使病人转危为安,无一例病人因抢救不及时而发生死亡,提高了ct检查的安全度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并掌握熟练的抢救技术,同时探索使用一些渗透压低 化学毒性小 比较安全且价格适中的离子型造影剂。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避免发生过敏反应。?

据目前使用60%泛影葡胺和300g/ml显影葡胺各50例的临床观察,离子型显影葡胺比65%泛影葡胺出现的副作用少,安全程度比较高。呼吸困难,休克病人本组为零而泛影葡胺出现一例。故对一些有过敏征兆的病人要延长观察时间。?

4.2碘过敏试验;对碘过敏反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阴性并不等于,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从6例反应者中全部皮试均阴性,但均发生不同程度副反应,故在整个ct增强检查过程中护理至关重要。护士要由始至终严密观察病人,一旦发生 应分秒必争,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应急抢救护理工作 。〖fl)〗?

上一篇:毛冬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下一篇:自制药物冰其淋在小儿扁桃体挤切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