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提问的“六性”

时间:2022-07-06 03:30:47

浅议数学课堂提问的“六性”

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交互式问答,使教学过程不断深入,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问可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研究课堂提问的特点,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思维过程的关键.

1.提问要有针对性

2.提问要有适度性

课堂提问应根据“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原理进行,以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就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提问要有精练性

提问要力求言简意明,精练扼要,切忌过于空泛,不着边际,也不能频繁地提问,要有恰当的“留白”.实践证明,提问过多过滥,从教的角度看,势必面面俱到,喧宾夺主,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以突出;从学的角度看,势必造成忙于应付,为答而答,会使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问题”,是有违课程改革理念的,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所以,在教学中可适当采用合并、化简、取消,加大问题的容量,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变直向提问为曲向提问等方法,力求精简问题的数量,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例如虚数是数学中的难点,因为学生已经形成了“负数不能开平方”的思维定势,为了使学生感到虚数存在的合理性,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通过对这样具体精炼的组合性问题的逐层启发、诱导,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4.提问要有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现个性,暴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并予以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提问要体现全面性的特点,就是要备好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5.提问要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教师要做有心人,将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