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孩子们一样,是环境创设的主人

时间:2022-07-06 02:38:14

教师和孩子们一样,是环境创设的主人

【摘要】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作为儿童日常的生活场所,由于其特定的生动、直观的环境设置,必然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它还可以根据专门的教育需要,设置特定的环境,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形式,对幼儿教育产生一种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创设 幼儿参与 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5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多方面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题改革下我们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环境的呢?

一、教师转变观念,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以前,每个学期的环境布置是老师们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总是加班加点、精心为孩子设计、制作和布置,当孩子们进入充满童话色彩的教室时都很兴奋,拍着手说:“好漂亮哟!”这时,老师心中就会倍感欣慰,觉得辛苦是值得的,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孩子们对墙上的布置就漠不关心了。墙饰形同虚设,没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我们意识到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就是大课堂,它是看不见的老师,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应该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花园”的主人,班级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找问题,带着想法和思考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深研教材、研究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共性和特点,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的内涵。认识到让环境成为教材和幼儿之间的连接桥梁,是教育环境化、环境游戏化,并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做到这一点。

二、 教师转变行为,帮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首先,我们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题墙面的设计主题。如:围绕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我们开展了 “我们居住的地球”、“让空气变干净”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先组织了“地球公公喜欢谁?”的谈话活动,孩子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各种地球公公……喜欢和不喜欢的做法。有的说:“地球公公喜欢花草树木”、有的说:“地球公公喜欢干净的河水”、还有的说:“地球公公不喜欢乱扔垃圾”。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本月的主题,设计主题墙饰的内容。我们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环境创设与幼儿共同制作环保小报、制作节约用水标识、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玩具。

其次,我们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家长成为我们教育的支持与合作者。我们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向家长传递一些教育信息和观念,并将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介绍给家长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教师要通过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按教育目标为幼儿创设游戏的条件,也就是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和游戏的材料。

在组织幼儿开展“我爱吃面食”主题游戏时,我们不仅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面食图片,而且发动所有的小朋友从家里拿一种与其他小朋友不同的面食放在展示区中进行展示。小朋友在相互欣赏、交流中了解各种面食的做法。

我们利用班里的一角开了一个娃娃家,在这个区域里有孩子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玩具,也有的玩具是幼儿从家里拿来的废旧物品。孩子们在这个娃娃家里尽情的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不仅学会了礼貌待人,团结合作,而且能把平日里学的数学知识运用自如。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游戏顺利开展幼儿真正融入游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平时在路上看见垃圾要随时捡起来扔在垃圾箱,但有时家长嫌脏不让孩子捡,这无形中把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束缚住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班开展了“我是环境保护者”。我们园位于一个相对陈旧的小区里,所以废旧垃圾比较多,我们班组织了这项活动,让孩子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社会性。

三、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爱”与被“爱”是每个人的心里需求,每一位幼儿和教师更有同样的需求。作为幼儿园如何营造其乐融融充满和谐的精神环境是每个幼儿园的必修课。人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因而教师就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核心,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行为举止,说话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穿着打扮都有意无意地教育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接受老师影响,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提高教师的修养,实际上就是在创设幼儿园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的技能上下工夫,更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应具有高雅的风度,即使在不言不语间,也应向幼儿示范着一种真善美。例如,一段轻松的音乐、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拥抱、轻轻的抚摸、满足幼儿一个小小的要求、与幼儿共同分享快乐……

总之,精神环境的创设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精神环境的创设方面只做了初步的探索,但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方面收到的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我们愿与同行们一起共同探讨幼儿精神环境的创设,找出一条更加适合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路子。

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三者互动的结果。我们提供给幼儿的,应该是他们兴趣和需要的折射;而我们想给他们的,也应是社会需要的反馈。这种折射应反映在教师的专业水平上,激发着幼儿想要成为未来的主人,引导着幼儿探究无穷的未知世界。让他们真正成为现实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如军.教育理论基础及心理学.幼儿园.2010(1).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李全华.幼儿园环境创设.2007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上一篇:培养农村中学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下一篇:集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