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这么一本杂志

时间:2022-07-06 01:44:11

一直在想,如何有机会,再做一本面向全国的杂志,将会做成什么样的呢。从去年就开始胡思乱想这个问题。然后找不同的人聊天请教,大抵有了个模糊的轮廓。

1. 他是一本强调价值观,综合性偏人文生活类的风格型线上杂志。不为所有人准备。主张自由、独立、 自尊、社会认同、平等、智慧。他愿和所有持相同或相似价值观的人群共同探讨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对不同价值观的作者以及读者群体,他将采取不理会甚或拒绝的姿态。

2. 他认同《生活》杂志创始人卢斯的话:生活持有偏见。生活偏爱人类并总令人充满希望。

3. 杂志每两周上线一次。逢周二上线。不进行纸张印刷,读者可以在线上付费下载阅读。本质上说,他仍将是一个传统媒体。只是阅读的载体与视觉呈现以及内容组织上发生了一点变化。

4. 他应该充满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在好的阅读器基础上,凭借自己的设计和技术,让读者体会到阅读心理以及生理上的,这种不输于纸张的体验。

5. 无论传播渠道以及载体发生变化,他必须一直在尊崇内容为王的指引。

6. 这份线上杂志必须由国内最好的编辑记者共同执行完成。是对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碎片化,以及时效性冲击的彻底背离。

7. 原谅他对广告主的偏见,他应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广告主说不。他是这样理解自己的商业逻辑的:与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莫测的纸张建构的渠道上,不如将其直接消耗在最好的内容获取上。一份好看有力量的杂志,内容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不必等到二次销售时由广告主来决定,他可以由阅读者直接决定。这样的链条简单粗短,是对产品核心的最大挑战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而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8. 除了营销之外,他应该与移动互联网特性内容组织原则反方向跑,没什么服务性内容,也没有指导性信息,他只负责提供触及内心且优美精确的文本阅读。

9. 他的写作方式是这样的:以个体命运与大社会背景下的生活状态与态度为写作切入点,利用非虚构、特写、传记、速写、调查以及还有些文学新闻主义和新新闻主义的色彩,来还原当下生态。他希望的方式是柔软的,轻逸的,甚至有点静态,优美而不失力量地去观察与反映生活。可能离当下的热点有点远,但也不会太远。他是这样理解自己的报道半径与距离的:“不会第一时间直接进入一个事件或者热点的真相核心,如果别的新闻媒体热衷于侵入一个具象报道热点对象本身,那我们可能则在一直追逐它投射在大地的影子”。

10. 当然,他也必须要有大量最高重量级的随笔以及见解性的文章来阐述人、物、事的看法和一些生活心得。这很重要。

11. 要必须力图实现中国最好的文字图片和设计。尊重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在被获得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得到公允的价值回报。执行中国目前网络媒介实况下最高规格的稿酬价格体系。让优秀的专栏作家、 、记者在杂志的最终呈现上体会到职业的尊严。同时,非常重视版权保护。确保每一期杂志刊登内容,对文章、图片以及其他内容拥有全部权利,同时确保自己的内容被其他出版者所尊重的权利。

12. 他的内容框架应该比较简单。彼此不构成完整逻辑性的整体。栏目可以分拆阅读。每天他会在客户端上进行一些免费的日常小更新,包括当天一些热点词汇、心理问答、简短言论、单体事件背景资料、一首诗等。每两周再出一份收费阅读的线上杂志,线上杂志内容包括:一个生活选题、一个人物专访、 一组图片专辑、一个非虚构写作或特稿作品、一些随笔和专栏、一篇短篇小说或连载、几个地区的城市笔记、一篇直指当下的小社论。

在跟很多同行谈我们想法的时候,他们唯一的担心就是,在这样追求快速利益实现的大环境下,媒体内容制作都快成商业链条的末端了,你们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做的心态是这样的,其实也没有追求什么意义。就想找有个机会,想看看一份内容真正出色的线上杂志到底最后会成为什么样子。这份线上杂志的投资必须是千万级别的。那么好心态的出资方在哪里呢?

上一篇:杂俎 第5期 下一篇:车行新西兰南岛窗外无处不风景